Page 54 - 001
P. 54
筆鋒掃群丑
文章護太平
之道果安在耶?是白癡我也,是牛馬我也。是可忍 但是這一番言論在當時的中國的確很有市
也,孰不可忍也?是我國之所以舍樽俎而執(zhí)旗鼓, 場,姑且先不論在當時的歷史(明末清初)中符
與貴國相周旋也。 合事實的“亡國論(漢人)”,就以漢人對滿清
抑貴國自古稱禮儀國,圣主明王世之繼出,一 貴族與統(tǒng)治的不滿這一點的確是一直有之的,早
尊信義,重禮讓。今蔑視他邦,而徒自尊大,其悖 期的大屠殺滅種政策,以及開明時期的“康乾文
德背義莫甚矣。是以上天厭其德,下民倦其治,將 字獄”,一直就是漢族被壓迫統(tǒng)治的象征,至清
卒離心,不肯致心,故出外之師,敗于牙山,殲于 末滿清因打輸了一系列對外戰(zhàn)爭后,作為民族主
豐島,潰于平壤,溺于海洋。每戰(zhàn)敗衄,取笑萬 體的漢人又成了被不平等條約壓迫最重的對象,
國。是蓋滿清氏之命運已盡,而天下與棄之因也。 而統(tǒng)治階級滿清貴族則繼續(xù)尊享榮華富貴、日食
我日本應天從人,大兵長驅。以問罪于北京朝廷, 萬錢,但底層的老百姓、尤以漢族為代表的廣大
將迫清主面縛乞降,盡納我要求,誓永不抗我而后 人民群眾卻被“結與國歡心”的可怕巨額賠款榨
休矣。雖然,我國之所懲伐在滿清朝廷,不在貴國 得血水流干!野殍遍野!
人民也;所愿愛新覺羅氏,不及聳從士卒也。若謂 因此,日本人準確地捉住了漢人(漢十八
不然,就貴國兵士來降者證之。 ?。┑男睦恚?
夫貴國民族之與我日本民族同種、同文、同倫 宗方小太郎何許人也?
理,有偕榮之誼,不有與仇之情也。切望爾等諒我 答:間諜也——專為日清戰(zhàn)爭而來華的情報
徒之誠,絕猜疑之念,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 間諜!
大勢,唱義中原,糾合壯徒,革命軍,以逐滿清氏
于境外,起真豪杰于草莽而以托大業(yè),然后革稗
政,除民害,去虛文而從孔孟政教之旨,務核實而
復三代帝王之治。我徒望之久矣。幸得卿等之一
唱,我徒應乞于宮聚義。故船載糧食、兵器,約期
赴肋。時不可失,機不復來。古人不言耶:天與不
取,反受其咎。卿等速起。勿為明祖所笑!
這篇由日本人宗方小太郎1894年10月揮毫發(fā)表 隨后,日本也準確地豪賭了兩把:
的《忠告書》可謂深得我中華儒家文化的精髓,文 ——1894年的甲午戰(zhàn)爭,“驅逐撻虜,光我
采飛揚、引經據典、吊民伐罪,單以文采而言,并 中華”贏得漢人的民心。
不遜色于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檄文如陳琳之《討曹操 ——1905年日俄戰(zhàn)爭,在中國的東北,日本
檄》、祖君彥《為李密檄洛州文》與宋濂為朱元璋 以少勝多打敗了清末以來侵略中國最兇悍的沙俄
寫的《討元北伐檄》等。 帝國,更加極大地贏得了中國民心,讓華人自
文中儼然把日本當成了奉明朝為正朔的“大漢 1838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以來首次感覺到在西方人
王朝”的捍衛(wèi)者,斥滿清為“乘朱明之衰運,暴力 面前還有那么一點尊嚴。
劫奪”了江山的方外蠻族,而清國的漢人則成了 對于此點影響,在《開誠忠告書》里宗方小
“亡國奴”,在這一理論基礎上,宗方小太郎又把 太郎已經作了點睛:“夫貴國民族之與我日本民
日本野蠻侵吞朝鮮半島說成了“朝鮮數無禮于我, 族同種、同文、同倫理,有偕榮之誼,不有與仇
我往懲之……”,又云“我國特以重鄰好而敬大 之情也”——中日說是同一民族、榮辱共存。
國,是以不敢強爭焉……”把侵略說成了解放,而 這顆迷魂藥,清末革命黨人同盟會是最大吞
把維護朝鮮主權的滿清則被他說成了挑撥朝鮮“失 服者,蔣公介石當然也不例外。
禮”于日本,以此阻撓他們幫助朝鮮“開化”云 “我到日本去學習陸軍,是1905年日俄戰(zhàn)爭
云,純系典型的強盜邏輯,蠻橫無理。 后的事,戰(zhàn)爭的結果,我目睹日本以一個新興小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