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原創(chuàng) >直擊西方 >瀏覽文章
近日,特朗普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稱,如果中國解放軍對臺灣采取行動,他將對中國大陸征收150%-200%的額外關稅。
此外他還表示,“若臺海有事,美國不會出兵”,并稱因為“中方尊重他”。
老墨查了下,2023年中美貿易總額是6644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額為5002億美元。按照特朗普的意思,最多增加個200%的關稅,也就是1萬億美元,這就是臺灣在老特眼中的最大價值。
特朗普這番話,到底釋放了什么信號?
老墨尋思,這一表態(tài)標志著他若當選,在對臺政策上可能做出重大調整,也意味著未來中美關系也許會出現(xiàn)新的轉折點。
但是最緊張、最顫抖的肯定是臺灣當局和賴清德、蔡英文等“臺獨”勢力。
他們不得不面對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臺灣對美國而言遠沒有這么重要,折算成美元就值這么多!
也就意味著,真的有一天中國大陸收復臺灣島,根本不可能指望美國派兵來拯救他們。
美國大選在即,利用“臺灣牌”制造聲勢
歷次美國大選,兩黨的候選人都會在臺灣問題做文章,以爭取更多選民支持。
這次大選也不例外,特朗普嫻熟的打著“臺灣牌”,大肆炒作爭取選票。
哈里斯被媒體問到“美國是否會出兵保護臺灣”時,依然搬出“一中政策”的說辭,既沒有給出明確承諾,也沒有完全否定可能性,試圖在中美之間維持一種微妙的平衡。
對美國兩黨政客而言,美國大選是競相表演的最佳舞臺,大選也是當下最重要的事,在不影響中美關系穩(wěn)定的基礎上,既想打“臺灣牌”贏得更多選票,又不能為后續(xù)執(zhí)政帶來不必要的影響。
不管是特朗普還是哈里斯,都算給當局破了一盆涼水,美國只在乎利益的嘴臉完全暴露。
對美國而言,臺灣更像是一張在中美博弈中可以隨時出手的“好牌”,一旦美國戰(zhàn)略層面需要,臺灣可隨時被拋棄。
但在沒拋棄之前,還是要盡量榨干其剩余價值,出兵臺海不僅成本高昂,還會給美國帶來不可預測的后果。
但換一種方式,加征關稅既能展現(xiàn)強硬姿態(tài),又能避免軍事干預的高昂代價,還能提升美國經(jīng)濟收益,同時又將中美對抗把握在“可控”的范圍內。
可是島內很多政客,不明白這一點,做著美夢,認為一旦有事美國真會幫。
美國人眼中,只有價值和利益
特朗普是一個政客,但本質上更是一個商人,他不僅會對中國大陸采取強硬態(tài)度,還會繼續(xù)將臺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的一個重要籌碼,并且將臺灣本身當成搖錢樹。
老墨想到特朗普的一句“名言”:“在我的字典里,最美的詞是‘關稅’”。
2020年,曾經(jīng)擔任特朗普政府國家安全顧問、后來與特朗普反目成仇的博爾頓出版了他的白宮回憶錄《涉事之屋》。
在書中他記錄了很多關于特朗普的秘辛。
其中就提到特朗普將寬大的總統(tǒng)桌比喻中國大陸,而把臺灣比喻成手中的圓珠筆筆尖。
在特朗普眼中,臺灣有其價值,但對比中國大陸,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他的一切政策都是逐利,他的思維模式是以利潤記得失,策略是經(jīng)濟利益才是致勝關鍵,就是要通過加征關稅,增加其他國家經(jīng)濟負擔,以贏得主動。
特朗普曾直言不諱地表示臺灣搶走了美國的芯片生意,要求臺積電等企業(yè)把工廠遷至美國,公開要求臺灣支付所謂的“保護費”,還宣稱“臺灣軍費應占GDP的10%”。
而當下臺灣地區(qū)的防務支出已占GDP的2.6%,這一數(shù)據(jù)比北約成員國還高,特朗普再讓多出7.4%的言外之意就是以打造“豪豬”為名,買美國過時軍火,支付高昂“保護費”。
可笑的是特朗普等人的“敲詐”,其實是在臺灣已經(jīng)“認慫”之后做出的。
從2017年到2023年,臺灣的軍費支出已經(jīng)從GDP的2%上漲到了2.6%,遠超其他美國盟友繳納的“保護費”份額。
而美國也一直遵循著“一手交錢、一手不交貨”的“對臺契約精神”。
比如2020年以超高單價購買的美國“魚叉”反艦導彈系統(tǒng),曾預計要到2026年才開始交貨,實際上因為美國國防部延遲下單,開始交貨的日期推遲到2029年。
誠如李敖先生所說,臺灣給美國當狗,還要自己掏錢買狗糧。
李敖先生沒說的是,即使自己掏錢買狗糧,狗糧也不是立刻就發(fā)放的,狗還要餓著肚子等,主人還會反復推遲喂食的時間。
美國的原則永遠是自身利益至上,盟友是可以用來出賣的,更何況美國也沒有視臺灣為不可或缺的盟友,“臺獨”分子對美國的情愫,僅是一廂情愿。
即便美國的盟友,也得交保護費,特朗普在第一個任期內,拼命施壓北約成員國增加軍費開支,在他看來這是交“保護費”最直接的方式。
普通經(jīng)貿往來不能與軍購相提并論,增加軍費開支從美國采購武器裝備,是美國為歐洲提供“安全保護”應得的“保護費”。
大量的軍購訂單讓美國軍工生產線加班加點,從而帶動就業(yè),促進本國經(jīng)濟。
現(xiàn)在是棋子,將來是棄子
在“挺臺”聲量巨大的共和黨政客眼里,臺灣一直扮演的角色也就是不斷上供的搖錢樹而已,是用完隨時可棄的棋子。
特朗普的競選搭檔萬斯表示“中國才是真正的問題,美國需要專注于中國問題”。
7月中旬《新聞周刊》在分析共和黨外交政策的專稿中,將萬斯歸類為共和黨三派中的“優(yōu)先派”。
這一派認為美國應該在全球搞戰(zhàn)略收縮,集中資源對付中國,他們主張攻擊性武器入臺,“臺灣烏克蘭化”,要求臺大幅增加向美支付的“保護費”。
共和黨內的另兩派,一派是目前仍然勢力最大的“干涉派”。
他們主張美國在全球繼續(xù)全面出擊,押寶亞太的同時重新派兵進駐中東等地,他們也主張從臺灣壓榨更多財富。
相對而言對臺灣索取不那么重的是三派中勢力最微弱的“限制派”,由共和黨內的少數(shù)邊緣人物組成,主張美國全面退守,包括從亞洲收縮勢力范圍。
不管是主導的干涉派還是正在冉冉升起的優(yōu)先派,如果特朗普上臺,可以預測美國都會對臺灣民進黨當局提更高的“保護費”要求。
一個觸目驚心的事實是,如果臺灣當局如特朗普等人要挾所述的那樣,將軍費開支漲到5%,那么這筆錢將達到11015億,占到臺灣當局年度財政支出的近40%;
漲到10%,那就意味著臺灣當局一年的財政收入基本都要砸到購買軍火里去了。
這個夸張的數(shù)字意味著臺灣的停電、缺水、道路老化、勞動保險短缺等社會問題將更惡化,島內更缺改善基礎設施和社會福利的資金。
可以說,臺灣老百姓繳的稅和養(yǎng)老錢被賴清德等無恥買辦政客當成了孝敬美國主子的“上貢錢”。
這筆錢也成為了美國政商精英紙醉金迷還能名利雙收的“固定收入”,臺灣全島成為美國吸血鬼式的“軍工復合體”予取予求的冤大頭血包。
明碼標價,“臺獨”夢破滅
與特朗普表態(tài)相反,中國面對底線問題,從不妥協(xié),也絕不妥協(xié)。
賴清德“雙十”講話結束,解放軍隨即開展“聯(lián)合利劍—2024B”軍演,解放軍的環(huán)島軍演已成為常態(tài),方案齊全完備,部隊整裝待發(fā),隨時能動,越勒越緊。
特朗普之前也曾說過,臺灣距離美國達9000英里(約1萬4000公里),距離大陸僅100英里(約161公里)。當他談到這一距離差距時,其實就已經(jīng)開始談到對臺灣的“協(xié)防”問題。
美國本土與臺灣相隔一個太平洋,“協(xié)防”臺灣會給美國造成非常大的后勤壓力,成本會非常高,且中國的軍事打擊能力完全能夠覆蓋美軍的后勤補給線,“協(xié)防”難度非常大。
長期以來,臺當局視美國為其最大“保護者”,他們始終幻想一旦大陸進行“武統(tǒng)”,美國必然會履行對臺“保護承諾”,派遣美軍介入臺海。
但現(xiàn)實已經(jīng)一次又一次證明,美國只會在利益層面與臺灣保持表面上的友好關系,最多給予臺灣口頭上的支持,賴清德等“臺獨”分子在美國利益面前一文不值,一切“互動”均基于有利可圖。
當特朗普講出臺灣值“200%關稅”時,臺當局幻想的“美國保護傘”徹底破滅,前者是增加關稅可以繼續(xù)賺得盆滿缽滿,后者是讓美軍介入為“臺獨”賣命。
這筆賬任何一個美國政客都能算的過來,因此“保護臺灣”從頭到尾都是個騙局,臺灣的“抗中保臺”路線徹底失去了支撐。
對于賴清德等“臺獨”分子而言,原本認為再不濟,美國也不會完全不管他,特朗普的表態(tài)無疑晴天霹靂,萬萬沒想到自己在美國人眼中只值這個價。
老墨估計,這幫“臺獨”分子現(xiàn)在正燒香拜佛祈禱特朗普不要當選。
責任編輯:小之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wǎng)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