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欧美日韩中文字幕视频不卡一二区|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日韩美免费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高潮免费不卡电影

歡迎來到西征網(wǎng)! 加載中...
導讀
蔣介石歷史性地首次提出了“不進攻東北”、“暫不統(tǒng)一東北”的北伐方略,雖然僅僅從這一份《意見書》中去看,他先西北后東北的策略不無韜略,然而孫中山的革命,從反清到倒袁、再到廣州護法運動,其目標都是為了打倒軍閥統(tǒng)一民國,而作為日本人培養(yǎng)長大的“類漢奸”張作霖自然也應該是北伐對象。

本文主線事件:中山艦事件、南京事件、濟南慘案、中東路事件

蔣介石出賣東北?

國粉或者是某“研究蔣介石第一人”楊姓老師可能不會同意,他肯定會搬出《蔣介石日記》,然后告訴你:“看,蔣的《日記》沒有寫到放棄東北啊,特別是九一八當天,他人在南昌忙著部署剿共呢,那么緊要的關頭他怎么可能分神”(大意)?然后又說搬出了當天晚上東北軍將領回復張學良的電報中的“取不抵抗”字眼從而認定——不抵抗就是張學良干的,言外之意就是——東三省就是張學良出賣的。

  盡管在上個月我已經(jīng)就這位“第一人老師”和國粉的代表性觀點寫過《致楊天石老師九一八不抵抗真是張學良下的命令?》和《評楊天石《九一八不抵抗命令確實發(fā)自張學良》兩篇文章,闡述了蔣介石在九一八前2年(即1929~1930)對“東北不抵抗日軍”的既定政策,但是我后來又想了想,覺得還是不夠過癮,所以我又把時間往前推了一段,于是最終“追蹤”到了蔣介石出賣東三省的源頭,這一次“蔣介石不抵抗”與“蔣介石出賣東北”跑不了。

前后歷程相當復雜又迂回曲折……..需要讀者使用大量腦力……..

  看到我上面的“目錄”時,相信讀者們都會覺得這是一個時間跨度很大,且牽扯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繁多的議題,因此為了不讓讀者“望錄生畏”或是讀起來很費勁,我有必要在本篇章開頭前用最“白癡”的方式給大家簡單概括一下我的寫作思路與蔣介石出賣東北的全部來龍去脈。

  在本系列原創(chuàng)連載的《前言》中我已經(jīng)說過——“我不發(fā)明歷史,我只負責將碎片化的歷史片斷連接起來,將它還原出一個大概的原貌”,我把碎片化的史料當成是“布”,而我則是裁縫,那么本篇章的“縫接”過程如下(下所指人物皆為蔣介石):

→1912年在日本與第一次談“東北問題”——清楚日本野心

→1914年在東北首議“綏靖東北”——不與日本爭東北

→1921呈孫中山“不以張作霖為北伐對手” ——不與日本爭東北

→1926年“中山艦事件”與張作霖的“神交”——不與日本爭東北

→1927年3月南京事件再與張作霖南北呼應——不與日本爭東北

→1927年11月向日軍遞投名狀試探日本東北方略——不與日本爭東北

→1928年濟南慘案終于實踐與張作霖南北分治——不與日本爭東北

→1929年中東路事件——誓與蘇聯(lián)爭東北(其實也是假的)

  這么一說就一目了然啦~好吧,開始蔣公浩大的“東北故事”……

一、1912年《革命戰(zhàn)后軍政之經(jīng)營》

  1912年,蔣介石第三次東渡日本,與人合作主辦《軍聲》雜志,先后發(fā)表《〈軍聲〉發(fā)刊詞》、《革命戰(zhàn)后軍政之經(jīng)營》、《軍政統(tǒng)一問題》、《蒙藏問題之根本解決》、《征蒙作戰(zhàn)爭議》和《巴爾干戰(zhàn)局影響于中國現(xiàn)列國之外交》等6篇文章。其中在《革命戰(zhàn)后軍政之經(jīng)營》一文中他談到了自己對東北三?。孜鐟?zhàn)爭與日俄戰(zhàn)爭后處于日本與俄國的“半殖民”的狀態(tài))的現(xiàn)行問題與他的初步分析,因原文共有8952字,故采取節(jié)選方法,并為了更好的展示出蔣介石的思路,以分段表示如下:

1、【開宗明義】

  兵變之耗,兆始於北京,響應於奉天,由是而武昌,而南京,而蘇州,而安徽,而濟南,接踵流行,幾無寧日。兵變之耗,兆始于北京,響應于奉天,由是而武昌,而南京,而蘇州,而安徽,而濟南,接踵流行,幾無寧日。 東鄰各報,自奉天兵變以來,大倡俄日共同進兵,以保護滿蒙特權之說。東鄰各報,自奉天兵變以來,大倡俄日共同進兵,以保護滿蒙特權之說……(此處略,凡不影響全文意思的都將省略掉,下同)。

2、【開始講滿、蒙、藏問題】

夫東北部之滿洲,雖非外藩,而要不能與本土同視,況滿族視為丘首,日本居為奇貨。夫東北部之滿洲,雖非外藩,而要不能與本土同視,況滿族視為丘首,日本居為奇貨。 其余如北部蒙古,活佛梗頑,始終反抗,強俄窺伺,虎視耽耽。其余如北部蒙古,活佛梗頑,始終反抗,強俄窺伺,虎視耽耽。

【筆者注】

  此時的蔣介石不再視東北為“外藩”,眾所周知,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國的革命黨,不管哪個黨派,只要是漢人黨派都基本上奉行甲午戰(zhàn)爭中的日本間諜宗方小太郎的《開誠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所號召的原則,即以支持滿蒙疆藏(當時“滿蒙白黑”,其中白族泛指信奉伊斯蘭教的,包括新疆在內(nèi),黑則是指藏族)獨立脫離“滿清的壓迫統(tǒng)治”為目標,只保留“漢人18省”,即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包括重慶)、福建(包括臺灣)、廣東(包括海南)、廣西、云南、貴州、直隸(包括北京、天津兩市,河北中、南部地區(qū)和河南、山東的小部地區(qū))、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包括寧夏)。

客觀地說,這個革命目標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正確性的:如(1)是當時全世界的民族解放思潮;(2)是中國的革命黨人的支持者,主要就是美國與日本兩個國家,站在推翻滿清為第一首要革命目標的前提下,革命黨人自己本身沒有能力推動革命,因此必須要依賴美、日(后來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就形成了美日蘇三國支援中國革命的局面,其中美、日則只支持國民黨),其必然亦無力兼顧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和管理;而最重要的則是第三個原因,即(3)即列強的野蠻瓜分侵略,一張經(jīng)典的圖:

  所以說,基于當時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大前提下, “大漢革命”與“民族自決”似也并無不可,且可為一時之權宜計也,所以也可以理解“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早期的一些“賣國行徑”,如:(1)甲午海戰(zhàn)請求臺灣日軍派兵協(xié)助他在廣州發(fā)起革命,南北夾攻清朝。又如(2)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又故伎重演要求日軍援兵助他進攻北京…..

但不能理解的,是錯誤政策的“延續(xù)”——中華民國建立后。

  1911年中華民國建立,袁世凱戲劇性地成為開國第一人,使辛亥革命從一場以暴力戰(zhàn)爭為開端的革命驟然變成了一場以溫和談判為結尾的革命,從而陰差陽錯地沒有讓孫中山與他分裂中華領土的《建國方略》登上歷史的大舞臺,同時,他也在就職臨時大總統(tǒng)后迅速順應時勢地提出了“五族共和”的口號。

而蔣介石此時對東北的認識,自然也是跟隨著“國父”的。

但其實,往后的歷史發(fā)展卻又告訴我們,孫中山并沒有及時地調整其錯誤的民族政策,其所代表的同盟會和后來的國民黨由始至終都是“志不在東北”,因此也釀成了一系列的惡果。如:(1)國民黨對東北心照不宣但人人皆知的放棄政策;(2)還有1923年孫中山與蘇聯(lián)代表越飛簽訂的《孫越宣言》中聲明的“允許蘇聯(lián)在外蒙古駐軍” ;(3)還有蔣介石南京政府時期對內(nèi)蒙古(即察哈爾與綏遠)的“不管”政策……這些通通都有因果,皆是親日賣國的一脈相承。

  (甲)英國當今政略及其於吾國勢力之變遷

3、【(乙)俄國當今之政略及其於吾國勢力之變遷(乙)俄國當今之政略及其于吾國勢力之變遷——講俄國與東北】

  (原文【甲】篇是講英國對西藏,與本文無關,故不節(jié)示)

  俄自亞歷山大一世以來,其以睥睨世界雄視全球,始則破猶太、逐韃靼、攻瑞典、滅波蘭、侵法蘭西、略土耳其,既則戰(zhàn)勝於西比利亞、中央亞細亞、高加索各地,彼以相傳之侵略主義,實有奮往無敵〔 〕之勢也。俄自亞歷山大一世以來,其以睥睨世界雄視全球,始則破猶太、逐韃靼、攻瑞典、滅波蘭、侵法蘭西、略土耳其,既則戰(zhàn)勝于西比利亞、中央亞細亞、高加索各地,彼以相傳之侵略主義,實有奮往無敵…………(講沙俄逼的一系列侵略行動)俄國於之極東經(jīng)營既如彼,而於我國勢力之變遷又如此,此後之處心積慮,乘機攘奪之舉動,恐未中止,吾國人豈猶得高枕而臥乎?俄國于之極東經(jīng)營既如彼,而于我國勢力之變遷又如此,此后之處心積慮,乘機攘奪之舉動,恐未中止,吾國人豈猶得高枕而臥乎? ! !

【筆者注】

  清楚沙俄對東北的野心。

【4、(丙)日本當今之政略及其於吾國勢力之變遷——講日本與東北】

  日本之政略,不外北守南攻與南守北攻之二大分派,迄今尚各持南守北攻之說……蓋其防美防俄,抵抗排斥,最終目的,無非為將來瓜分臺上多占一分勢力而已耳,今更進而論其於吾國勢力之變遷,更可知其目的之所在矣……乃以朝鮮為其宗主權,且繼承俄國勢力,租借關東洲,延長各支線,開掘各炭礦,久占南樺太,由是而領安奉線,而爭間島,而奪警權,而吞韓國,而筑鴨綠江鐵橋,而占東北沿海漁利,舉凡種種不合公法之舉動,不一而足,語所謂兩不平等之國,有強權無公理者非乎! 觀於彼國之百計經(jīng)營,用全力以謀我者,幾有得寸則寸得尺則尺之勢,司馬昭之心,夫固路人皆知矣。

【筆者注】

  清楚日本對東北的野心。

【5、總結英藏(西藏)問題、與俄日東北問題】

  總觀英俄日三國之政略及其勢力,則英國之經(jīng)濟的侵略,尚不若俄日二國之武力的侵略為烈也。總觀英俄日三國之政略及其勢力,則英國之經(jīng)濟的侵略,尚不若俄日二國之武力的侵略為烈也。

  自俄日戰(zhàn)爭以來,雙方之創(chuàng)傷未愈,元氣未復,論其強盛,固俄不及日,論其國力,則日不如俄,然俄自一蹶以來,恐惶實甚,國力雖大,民氣已衰……吾今推察其對滿蒙之舉動,實可為分割有心而經(jīng)營不及,恫嚇太過而實行無力,其與日本之經(jīng)營滿洲,補苴完善,不騖虛名,而崇實行者,未可同日而語矣。吾今推察其對滿蒙之舉動,實可為分割有心而經(jīng)營不及,恫嚇太過而實行無力,其與日本之經(jīng)營滿洲,補苴完善,不騖虛名,而崇實行者,未可同日而語矣。

【筆者總結】

  蔣對沙俄覬覦東北的觀察是:“恫嚇太過而實行無力”(他在文中分析了日俄戰(zhàn)爭后沙俄在東北勢力的消退)。對日本則:“補苴完善,不騖虛名,而崇實行者”,認為沙俄與日本是“未可同日而語矣”——由此可見,其時年方25歲的青年蔣介石對日本侵略東北的野心行徑和危局可說是看得十分透徹。

故:“蔣介石對日本侵略東北認知不足”這個地國粉還是別洗了,蔣公不會同意的,下面還有更多的證據(jù)奉上。

二、1914年《陳述歐戰(zhàn)趨勢并倒袁計劃書》

1914年,蔣介石有一次十分神秘的東北之行

  “夏間奉國父命,主持滬寧討袁軍事,兼任第一路司令,負規(guī)取滬西之責。嗣以同志陳喬蔭、王錦三被袁黨誘捕,事泄,袁遂下令緝公并啗黨人王金發(fā)圖公以覺察得免。應陳其美之邀赴日本。旋奉國父命,赴哈爾濱,視察東北形勢,及革命進行情況。居月余,仍赴日覆命,并上書國父,述歐戰(zhàn)趨勢及討袁計劃“。(《總統(tǒng)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1 ,第20頁)

  此次東北之行,蔣介石化名為石田雄介偽裝成日本人,以滿鐵上海辦事處職員的名義,隨同任職大連滿鐵礦業(yè)課的日本人山田純?nèi)捎?月6日自東京出發(fā),經(jīng)過朝鮮,7月9日到達安東(今丹東),隨后轉往哈爾濱,住了大概一個月,因黑龍江方面的巴英額中斷了援助而無功而返(返回日本)。

  下面為蔣介石從東北回來后交給孫中山的《陳述歐戰(zhàn)趨勢并倒袁計劃書》:

  今奧、塞開戰(zhàn),俄國即首當其沖,則法國萬難坐視,此勢理所必然者也。若英國不于此時參加戰(zhàn)局,而猶守中立,則三國協(xié)約之精神,即由此失卻,而不能見效,將來英國對于歐洲外交之地位,將陷于孤立無援四面楚歌之中。況英之于德,其處心積慮,伺隙待機以冀一擊為快者,蓋不自今日始也……(略)。

  如全歐紛爭一起,則列強對于東亞之外交,必難兼顧,吾知日本必于此期間,竭力伸張其勢力,以鞏固其將來在東亞外交上之地位,此其暗排袁賊之陰謀,所以不能不實施其明助我民黨之策略也……巴(巴英額,其時清朝黑龍江駐軍旅長,因叔父桂升被袁世凱命人殺害而,欲加入反清革命陣營)某方面,確實之音耗未至,故猶竊冀其事之成也。再遲幾日,如其絕對無望,則介石等暫赴奉天,協(xié)助千山方面之動作,以期直搗賊巢之便捷,否則重返東瀛,另圖南方之大舉也。茲舉吾黨最近急進計劃,以私見所能及者,敬述之如左:本黨今日之進行,以統(tǒng)一各省革命計劃,確定全盤整個之方案…..是故多方起事,不足分袁軍之兵力,徒墮本黨聲威,且喪本黨之元氣耳。此介石今日所陳之計劃,是以不敢超出于軍事范圍之外,以力矯過去不規(guī)則之弊也?!潛?jù)表中所列者,如原動力之各省,以為發(fā)動之地,惟浙江、黑龍江、山西三省。……由此觀之,山西、黑龍江,皆難急進。其次則為浙江。浙江地勢,雖不能如山西、黑龍江,直搗京師,然可獨立持久(略)……總之,浙江之軍人,猶屬昔時之革命分子,其思想,其宗旨,尚能較勝于他省。今日上級將校之與吾黨反對者,以黨見與權利之關系,雙方激成,固求其同意而不可得;至于中級將校,完全為利祿之關系,猶非出其本性之反對,吾如出全力為之運動,尚冀其能完全發(fā)動也。

【筆者評】

  此次為蔣介石第一次向孫中山提交報告,首先他認識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將可能誘發(fā)日本的侵華動作——謂:“吾知日本必于此期間,竭力伸張其勢力,以鞏固其將來在東亞外交上之地位”,其實又謂:“此其暗排袁賊之陰謀,所以不能不實施其明助我民黨之策略也”——也深刻地認識到了日本突然積極支持孫中山革命的險惡用心。

然而,他的態(tài)度卻十分之曖昧。

  “茲據(jù)表中所列者,如原動力之各省,以為發(fā)動之地,惟浙江、黑龍江、山西三省……由此觀之,山西、黑龍江,皆難急進。其次則為浙江”——明知日軍覬覦東北甚緊,卻又建議“革命綏靖”東北。

  這可看作是他第一次歷史性地提出“放棄”東北,因為在他出發(fā)前,孫中山可不是像他《報告》中希望的那樣:記得我在民國三年到東北去考察的時候,總理曾告訴我:“日本人如果不將東北和臺灣交還我們,并保證朝鮮的獨立,我們國民革命運動是不能停止的。你要將這個意思告訴日本將領”。(《總統(tǒng)蔣公言論思想集》卷21,第84頁)。

  蔣介石此次的東北之行有專門的日本人陪同,此人就是上文提到過的”山田純?nèi)伞?,下圖:

山田純?nèi)珊卧S人也?

答:被孫中山譽為“外國志士為中國共和犧牲者之第一人也“的日本間諜山田良政之弟弟也。

  山田良政,跟甲午戰(zhàn)爭中的宗方小太郎一樣,是日本派到中國來參與策劃反清革命的間諜,日本浪人,死于1900年孫中山領導的廣東惠州三洲田起義與清軍的交戰(zhàn)中。

  對于蔣介石的東北之行,隨同的山田純?nèi)苫貞浀?“總裁回到日本,在報告書中坦白說明經(jīng)過,勇敢承認失敗,使我和其他同情中國革命的日本朋友,看了都很感動,覺得總理左右有這樣負責熱忱的同志,前途充滿光明”(《山田純?nèi)苫貞涗洝罚覀儾恢来舜问Y介石與山田在東北到底做了什么事,但是他得到了這位同行的“指導人“的良好印象和高度評價。

  山田純?nèi)伞?912年1月孫中山就職臨時大總統(tǒng)時特邀的日本嘉賓,1918年隨孫中山南下創(chuàng)建廣州革命政府,并任《廣州日報》社社長,后又在中國寓居上海多年,曾任《民國日報》、《上海江南晚報》、日文版的《上海每日新聞》、上?!督险龍蟆?、及《上海雜志社》社社長,又有上海日語專修學校校長和上海大東學院院長等。

  他還有個更重要的身份,他是孫中山一生最大污點——1915年與日本秘密簽訂的、比袁世凱與日本政府的《二十 一 條》更臭名昭彰全面出賣中國主權的《中日盟約》的2個日方簽訂人中的其中1個(另一個為東北前滿鐵株式會社理事犬冢信太郎),茲展示盟約全文如下:

  毫無疑問,山田也是個日本間諜,而且是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yǎng)的間諜,也是個名符其實的中國通,蔣介石自1914年東北之行便與他結為至交,不僅在1954年逃臺后還有交往,早在1948年12月12日,解放軍正勢如破竹,山田純?nèi)杀闩c在上海監(jiān)獄里的岡村寧次聯(lián)名致電給蔣介石表示:“十分擔憂”,又欲“報答恩德”。(2010年第03期《名人傳記》:《蔣介石如何利用日本戰(zhàn)犯打內(nèi)戰(zhàn)》)。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原本接受孫中山命令要“收回東北”的蔣介石變成了“綏靖東北”?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知道“蔣提議放棄東北”已經(jīng)正式走上了蔣介石歷史的進程,而他,是國民黨內(nèi)作此提議的歷史第一人,也是真正的實踐者。

三、1921年《上陣總理條陣軍事意見書》

  一月上書國父,并分致諸同志,條陳應付時局,出師北伐,乃處置四川、與外交諸問題。嗣又電復國父,允于出師期定后即行赴粵。蓋國父來電促行也。(《總統(tǒng)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1 第40頁)

  1920年底蔣介石于孫中山驅逐桂系(老)陸榮廷運動中第拍屁股(史上第7次辭職)走人,回到家鄉(xiāng)奉化并給孫中山上書(關于北伐)。

《上陣總理條陣軍事意見書》

(一)對于時局之意見

  平桂后先解決四川問題,對熊之用舍,當視其能否誠意歸附為斷。對于閩、浙暫主懷柔,以為日后北伐之聲援;如欲使其即行明白表示向義態(tài)度,則聲勢固大,而弊端亦不可不防。

(二)對于軍事準備之意見

  四川非導入我勢力范圍不可,故軍事準備,概以粵、蜀相提并列,四川解決后,粵、蜀二省,除警備本省之軍隊不計外,三年內(nèi)應各編四師、六混成旅,及湖南二師、二混成旅,共練為十師與十四混成旅。

(三)對于北方出師準備之意見

  根本解決之計劃,當以西北為第一根據(jù)地,東北為假定目的地,以后作戰(zhàn)計劃,雖因時而定,但不可不以此為大綱。吾意對北作戰(zhàn),以四川六旅先平西北,再由陜西出井陘之道,以其三師出湖北,上京漢鐵路,以廣東三師平定東南后,即由南京向津浦鐵路前進,以其余六旅,由海道出秦皇島,而以湖南二師、二旅為總預備隊,并為鎮(zhèn)攝西南內(nèi)部之用。

(四)對于處置四川之意見

  四川問題未決之前,當派遣三混成旅以助川人治川,大則可以平定西北,鎮(zhèn)攝西南;小亦可牽制川中北洋軍隊,解決川滇紛爭,而廣東之對東北東南二方面,仍照三年內(nèi)練成四師、六旅(除派遣四川之三旅外)計劃進行,如四川不能對湖北出兵,則以湖南二師、二旅,另加粵軍若干,出湖北上京漢路,則西北問題,只可另謀進行。

(五)軍費之預算

  以三年內(nèi)編成四師、六混成旅,計費軍費,每年約需二千五百萬元,加之兵工廠及軍事教育費等,共計當在三千萬元左右,而省內(nèi)警備軍及海軍費,尚不在內(nèi),但三年之后,對外發(fā)展時,可不須此負擔矣。

(六)對于軍制之意見:

  粵軍除現(xiàn)成四師逐漸整頓外,凡新編各軍,皆以旅為單位,至于軍制,當參考各國兵制;而適合于中國軍隊性質者酌定之。

(七)關于外交之意見:

不宜以東北軍閥為目的敵,須視中國東北之作戰(zhàn),以為解決東方問題之導線;故我軍作戰(zhàn)計劃,不能不慎重出之。

(八)對于兵工廠之籌備:當購備每日制槍百桿,每月制炮四門之機件。

(九)對于粵漢鐵路之建筑:趕造粵漢鐵路,以二年為筑成期間。

【筆者注】

在這里,蔣介石歷史性地首次提出了“不進攻東北”、“暫不統(tǒng)一東北”的北伐方略,雖然僅僅從這一份《意見書》中去看,他先西北后東北的策略不無韜略,然而孫中山的革命,從反清到倒袁、再到廣州護法運動,其目標都是為了打倒軍閥統(tǒng)一民國,而作為日本人培養(yǎng)長大的“類漢奸”張作霖自然也應該是北伐對象。

而蔣介石不僅僅只是說說這么簡單,到了1926年他自己親自主持北伐的時候,他就是這么做的:

1、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并宣誓統(tǒng)一全國;

2、1928年——濟南慘案,繞道北伐,并于同年10月宣布實施“軍政統(tǒng)一,實施訓政”(孫中山的遺訓之一就是“全國統(tǒng)一后必須實施訓政”)。

這里,就要牽引出一件對中國近代史、國共大革命歷史中極之重要的大事件——中山艦事件,從中不僅可以窺得蔣介石在濟南事件中棄我萬千同胞于不顧的個中譎機和其在事件中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權變詭謀,更可以試探他日后在“九一八”中出賣東北的先機。

  下一篇(中)目錄:

  一、1926年3月中山艦事件全解讀

  二、中山艦事件中蔣介石與張作霖背后的“野望”

  三、1927年3月“南京事件”的回顧與述略

  四、1927年11月蔣介石與田中義一的對話

責任編輯:擱 淺

[ 贊同、支持、鼓勵 ]

贊賞

取消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xù)努力的!

掃碼支持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

贊賞就是對我們的一種肯定和鼓勵,是用戶對作品認可!系用戶自愿原則。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wǎng)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

掃描加關注

文章來自網(wǎng)絡,僅代表作者觀點,供網(wǎng)友研討閱讀,不代表本站立場。圖文如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轉載本站原創(chuàng),請注明來自西征網(wǎng)。

推薦閱讀

無風即風

無風即風,專欄,名家

西征網(wǎng)專欄作家。《日本の恩公蔣介石》作者,人稱無風。無黨派人士,久經(jīng)考驗的愛國主義青年,蔣介石與國民黨史料的收集愛好者,寫作原則:盡量讓史料自己說話,以及把碎片化的史料連接起來。自稱是一個復仇者,大言不慚要把被扭曲的歷史再扭轉過來。

入駐時間:2015-10-29

用微信掃一掃

用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