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原創(chuàng) >讀史明鑒 >瀏覽文章
油畫《 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羅工柳,1959年
老奸巨猾的山西軍閥閻錫山,當年有個內部講話,叫《訓言三十四條》。
就是他這輩子跟各路敵人打生打死,用鮮血寫出的“打怪秘籍”,其中最后一條,閻錫山在很多場合都曾經反復去講過:
“軍官能力的軍隊,抵不住政治能力的軍隊。政治能力的軍隊,抵不住主義能力的軍隊?!?/span>
抗戰(zhàn)時期,閻錫山的愛將楊愛源擔任隨營軍政干部學校副校長,在開學典禮大會上,援引了這段話后,公開說:
“共產黨的八路軍就是主義能力的軍隊,打不散,撲不滅,我們不如人家,要好好地向人家學習?!?/span>
晉綏軍系統學習我軍的“主義能力”,要么是根本學不會,依舊打仗稀松;要么是學了皮毛,成了“七路半”;要么是干脆跟著我軍走了,“七路半”那也是預備隊,參加我軍早晚而已!
所以說,這就是“獨門絕技”,是擺在那里,你也抄不走、抄不會的優(yōu)秀作業(yè)。
可問題來了:
我軍有什么“打不散,撲不滅的”獨門絕技呢?“主義能力”是天生神力嗎?
“四·一二”剛過去一周,1927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執(zhí)行委員會中央局會議,主席陳獨秀還在吹大牛,說:
“國民政府和蘇俄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密切。共產黨人變得更強大了,工農運動在日益發(fā)展。”
國民黨各路新軍閥紛紛加入反共大合唱(左起:閻錫山、馮玉祥、蔣介石、李宗仁)
看似形勢一片大好,卻不知暗流已加速涌動。一個月后“馬日事變”爆發(fā),共產黨員被從各路新軍閥的軍隊中“禮送出境”,接著各處的黨、團員和革命群眾,遭到逮捕和屠殺。
一位叫唐時雍的共產黨員,黃埔四期炮科畢業(yè)后,一直在北伐軍中做政治宣傳工作。此時在唐生智的三十六軍擔任營黨代表,感覺風頭不對,被迫從河南信陽的柳林車站倉皇南逃。此時只有23歲,黨齡尚不足一年的他,心里憋屈得要命:
“做政治工作的不讓帶兵,現在被人攆走、受迫害,連性命都難保,如果我們掌有兵權,哪有這么容易離開部隊的?”
曾經意氣風發(fā)的北伐軍
可怎么才能“掌有兵權”,卻不被兵權反噬成為“新軍閥”,即如何鍛造一支區(qū)別于一切舊軍隊的人民軍隊呢?
小唐從柳林逃到漢口,又遇到“七·一五”,他到賀龍部的特務營當副連長,參加了南昌起義。接著又是一路逃亡,回到老家湖南安仁,組織了一支只有四十多人的農民暴動隊,終于在1928年春節(jié)以后,等來了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軍余部。
1928年4月,湘南起義后,敵人又追上來了,我軍轉移到酃縣(今湖南炎陵),準備與毛澤東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合。朱德、陳毅找唐時雍談話,說你是軍事干部,應該回來。
黃埔四期同學林彪,此時正在一營當營長,也請求把人調去當二連黨代表。二連是林彪起家的老部隊,為了表示對老同學的歡迎,還專門在全連站隊歡迎時講了話,說唐時雍同志在北伐時當過營黨代表,相信一定能把二連搞好!
油畫《井岡山會師》,何孔德,1980年
可此時的唐時雍,對如何做好我軍的政治工作,心里面其實也完全沒底。即便是從鐵甲車隊,到葉挺獨立團,再到南昌起義軍,軍閥殘余思想依舊嚴重。搞不好,北伐軍的嬗變就是前車之鑒,眼睜睜看著淪為新軍閥起家的本錢,我們?yōu)槿思抟虏徽f,最后還得卷鋪蓋滾蛋,稍有遲疑,人家就要砍你腦殼!
朱毛會師后,毛澤東同志召集南昌起義部隊的30多位黨代表,就如何做好黨代表,如何盡快并牢牢抓住連隊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開了次會。
會上,毛澤東同志同志特別講到“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強調我們的軍隊是工農軍隊,我們來自于工農,我們是穿軍裝,帶了槍的工人、農民,所以我們和群眾是魚水關系,一定要依靠群眾,要打成一片,要做到“樂民之樂,憂民之憂”,才能打勝仗。因此我們不能侵犯人民一點利益,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就會與舊軍隊一樣。
油畫《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彭彬、何孔德、高虹,1974年
對此,唐時雍他們感觸良多:
“我們參加了第一次大革命失敗了,參加南昌起義也失敗了。南昌起義的失敗有個很沉痛的教訓,就是沒有到農村去發(fā)動農民群眾,沒有打土豪分田地,少數落伍掉隊的還到老百姓家里打雞,這樣最脫離群眾,結果沿途老百姓都跑了?!?/span>
幾天后,下著雨,毛澤東同志背著一把油傘來到二連,他準備把二連(今天南部戰(zhàn)區(qū)陸軍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大渡河連”)作為紅軍政治建設的試驗田,用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論來教育和武裝部隊。
當年的南昌起義部隊“紅二連”,如今叫“大渡河連”
二連的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三營七連,這個團也就是葉挺獨立團。作為我黨最早創(chuàng)建和直接領導的革命武裝,從鐵甲車隊到獨立團,再到七十三團,“黨化”程度已經相當深入了。以這個連為例,黨員能占到干部戰(zhàn)士的20%多,但問題是干部黨員多,戰(zhàn)士黨員少,而且多集中于連里,有些班里卻完全沒有黨員。
這不利于“黨的領導直達基層、直達士兵”,不利于抓住部隊,你都脫離群眾了,還談什么切實掌握群眾,掌握部隊?
半年前,毛澤東同志也發(fā)現,由葉挺獨立團發(fā)展而來的秋收起義部隊,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以工農革命軍一師一團一營二連為例,這個連黨員人數最多,也才五人,而且除了一名同志是帶了組織介紹信入伍的工農出身的戰(zhàn)士黨員外,其余四個黨員都是干部:連長、副連長、黨代表和一個排長,他們都是黃埔軍校的學生,大革命時期發(fā)展的黨員。
換言之,基層連隊里幾乎沒有群眾黨員,黨員就是干部,黨群兩層皮,嚴重脫節(jié),那些在殘酷革命斗爭中堅決跟黨走的同志,更沒有被黨組織發(fā)現和培養(yǎng)起來,使之成為黨組織深入基層,凝聚人心的有力抓手。
看出問題了嗎?你共產黨依靠誰抓兵權?
更要命的是兩個月不到,二連里四名學生出身的干部黨員跑了仨,連長、副連長跑了不說,黨代表何成匈也開小差了!
一度在秋收起義部隊中,消沉情緒彌漫,逃亡現象發(fā)展到無法控制的地步。小資產階級出身的軍官,不少覺得失敗似乎已成定局,個人前途灰暗,沒必要陪綁下去,多不告而別,有的甚至要把部隊也拖走。連師長余灑度,這個曾經的中共黃埔軍校直屬黨支部組織干事也跑了。
毛澤東同志認為,必須在工農出身的士兵中大力發(fā)展黨員,發(fā)動群眾、依靠群眾,來鞏固和發(fā)展這支革命武裝,于是便有了“水口建黨”,有了毛澤東親自發(fā)展的,人民軍隊第一批工農分子的士兵黨員。
這次在南昌起義部隊的二連里,毛澤東同志告訴連黨代表唐時雍:
“要加強政治思想教育,注重黨的工作,要發(fā)展黨員,黨員人數至少要達到30%,排要有小組,班要有黨員?!?/span>
還告訴所有干部:
“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我軍的建設要首先和著重從政治上建軍。每個干部不僅要懂得軍事,特別要懂得政治,不但我們就不是工農紅軍!”
油畫《支部建在連上》,高泉,1977年
那怎么才能算懂得政治呢?
簡單說就是做好三大工作,即:我軍工作、群眾工作和敵軍工作。
敵軍工作,我前面有篇“仁義之師”的文章,講的就是這個問題。所以今天這篇只講我軍工作和群眾工作。
先說我軍工作,其核心是“使我軍區(qū)別于一切舊軍隊,這是我軍建設的方向問題。”
首先要了解人的情況,從連長、黨代表(指導員)到班排長,都必須吃透本單位的人員情況,了解所有人員姓名之外,哪里人?什么出身?多大年齡?工作能力如何?戰(zhàn)斗經歷怎樣?特別是善于時刻抓住每個人活的思想動態(tài)。
出身不同,經歷不同,甚至哪里人,愛吃辣的還是不辣的,多大年齡……
思想政治工作做得越細越好,稍有不注意的方面,都可能導致不同的思想情況,進而可能偏離正確的方向。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未來,要針對不同的思想動態(tài),進行不同的思想教育,即對癥下藥。好的要鼓勵,錯誤思想一萌芽,更要抓緊教育。特別是對落后分子的教育要抓得很緊,不然一顆老鼠屎會搞壞一鍋湯。
1938年,毛澤東在延安與參加井岡山斗爭的部分指戰(zhàn)員合影
再次要狠抓戰(zhàn)場上的思想政治工作,戰(zhàn)前要動員,戰(zhàn)時要鼓動,要觀察官兵的思想,要率領廣大黨員沖鋒在前,退卻在后。
第四,關心官兵痛癢,收容受傷的和落伍掉隊的同志。
第五,檢查執(zhí)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后改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情況,糾正錯誤行為。懂得遵守紀律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關系,懂得遵守紀律與奪取戰(zhàn)爭勝利的關系,像愛護生命一樣自覺維護紀律,形成人人遵守紀律為榮,違反紀律為恥的良性氛圍。
第六,發(fā)揚“三大民主”,活躍政治空氣。所謂“三大民主”,即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的建軍原則,這個將來我還會結合國共兩軍的政治工作制度,展開論述。這里只引用毛澤東同志1948年1月30日,關于《軍隊內部的民主運動》,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起草的對黨內的指示,作為注釋:
“部隊內部政治工作方針,是放手發(fā)動士兵群眾、指揮員和一切工作人員,通過集中領導下的民主運動,達到政治上高度團結、生活上獲得改善、軍事上提高技術和戰(zhàn)術的三大目的?!?/span>
紅軍長征勝利后的毛澤東與朱德
第七,要加強政治學習,通過開會、作報告、總結和上課等經常性活動,主要是進行形勢任務和黨的政策、紀律教育,武裝指戰(zhàn)員的頭腦,提高政治思想覺悟。
說到這里,我想引用周恩來同志代表我黨,在抗戰(zhàn)之初,國共二次合作,應國民黨要求,提出改進軍隊政治工作建議,關于“在軍隊內部方面的政治工作,目前亟需做的”第一條內容:
“向每個部隊的全體官兵實施革命的政治教育,發(fā)揮革命的三民主義,把理論與實踐相聯系,使每個官兵有著革命的前進的人生觀,使之了解國際大勢、國內形勢、日本狀況,以及如何爭取抗戰(zhàn)最后勝利,高度地提高戰(zhàn)士的民族覺醒與自我犧牲精神?!?/span>
來我們最后畫個重點,我軍內部的政治工作,要達到的目的,當年的小唐說:
“把連隊里的政治空氣搞得濃濃的,士氣鼓得足足的,團結搞得好好的,大大提高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成為常勝的工農子弟兵。”
講完如何帶隊伍,下面就是群眾工作了。自古以來, 軍隊就是要打仗的,可偏偏人民軍隊的締造者——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
“紅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 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 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span>
這是古田會議上,毛澤東同志寫進《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中的一段話,距離他在二連,教唐時雍如何開展群眾工作,還有七個月的時間??梢娺@一思想,早在1927年上井岡山之時就提出來了,1928年朱毛會師時已相當完善,1929年寫入古田會議決議,則是徹底形成全軍的共識。
這也是我軍區(qū)別于古今中外所有軍隊,包括蘇聯紅軍的本質特征,深刻揭示了新型人民軍隊的根本性質和基本任務, 實際上回答了要建設一支什么樣軍隊的問題,是毛澤東同志闖出用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理論來教育和武裝部隊的一條新路。
尾 聲
在井岡山上,唐時雍成為了毛澤東的“鐵粉”。
哪怕后來改了名字,叫“唐天際”,轉行做了軍事干部,仍然時刻踐行毛澤東同志的建軍思想,帶出了浴血太行山,開創(chuàng)晉豫邊抗日根據地,大名鼎鼎的“唐支隊”,即日后的十五軍四十四師一三〇團。上甘嶺戰(zhàn)役中,該團一舉攻克上佳山西北無名高地,全殲美7師守敵,連續(xù)擊退敵人38次沖擊。
十五軍的老軍長,上甘嶺戰(zhàn)役的指揮員秦基偉,曾評價這個團:
“十五軍的主力拳頭是四十四師,四十四師的主力拳頭是一三〇團,哪個地方最艱苦,最困難,就把它用上去,一三〇團上去就是勝利?!?br/>
這勝利的背后,就是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斗爭中,為我軍這支人民軍隊,所鑄造的特殊軍魂。
為什么說它特殊呢?因為有比較就有傷害,正所謂:“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盧溝橋事變后,穿長衫的小知識分子李鐘玄,為了抗日,小學老師不當了,要參加抗日軍隊。當時什么部隊最牛?。慨斎皇鞘Y委員長的中央軍!
1937年10月,19歲的李鐘玄,到洛陽參加中央軍一六六師補充團。原本師部特務連當排長的老鄉(xiāng),想把小李留在特務連,可待了四、五天,卻又給送到了補充團。人家壓根不相信正經的師范畢業(yè)生,怎么非要哭著喊著當大頭兵,一定是另有企圖。
當了一年國民黨的中央軍,在連部做文書幫寫,也北渡黃河參加了一些對日作戰(zhàn)。但時間一長,就越來越覺得不是滋味,感覺誤入歧途,因為這只軍隊:
“官長虐待士兵,士兵欺侮百姓,貪污腐化,盜賣軍火,盡吃敗仗,一切都使我非常失望?!?/span>
一年后,李鐘玄請長假回家,巧遇“唐支隊”的政治部干事孫寄萍回濟源家鄉(xiāng)擴軍。他們既是師范同學,又都當過小學老師,長夜暢談后,小李決定跟小孫去當八路軍。
在八路軍,李鐘玄進步神速,一個月后,就當了中隊長,半年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剛轉正就當連指導員。經過比較,他對國共兩軍有了切身體會:
“游擊隊繼承了紅軍的光榮傳統,官兵平等,同甘共苦,和國民黨軍隊打罵欺壓士兵成了明顯的對照,對我這個剛從舊軍隊來的有志青年來說,感觸尤深?!?/span>
李鐘玄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中)
李鐘玄在“唐支隊”和其后的一三〇團一路成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少將,離休前任北京衛(wèi)戍區(qū)司令員,2015年去世,享年97歲。
特別要說一句,抗美援朝第五次戰(zhàn)役中,嚴重失利的一八〇師,重建后,帶領該師鳳凰涅槃,打出漂亮翻身仗的,就是從十五軍調來的四十四師副師長李鐘玄。
孫寄萍,李鐘玄的同學和戰(zhàn)友,抗戰(zhàn)期間主要做地下情報工作,1946年轉業(yè)地方,是優(yōu)秀的供銷社工作者,組建了濟源第一家農村供銷合作社,離休前任新鄉(xiāng)地區(qū)供銷社主任。不知現在還是否健在,如果還在世,正好是百歲老人了。
唐時雍,也就是唐天際,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任解放軍總后勤部副部長,1989年去世,享年85歲。
秋收起義紅二連,最初的那名士兵黨員,叫劉炎,1946年在山東臨沂病逝,年僅42歲。生前任新四軍一師兼蘇中軍區(qū)政委,跟井岡山的老戰(zhàn)友粟裕搭班子。
很巧的是1928年4、5月間,那次唐天際參加的南昌起義部隊黨代表會議,21歲的二營五連黨代表粟裕,也是與會者之一,兩個連隊同屬二十八團。
責任編輯:擱 淺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