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原創(chuàng) >直擊西方 >瀏覽文章
美國自1776年擺脫英國殖民統(tǒng)治獲得獨立以來,它就自認是一個幸運的國家,在地理位置上,美國是“東西兩大洋,左右無強鄰”,而能夠在軍事上威脅美國生存的歐洲強國卻總是沒完沒了忙著互相打仗。
以北美十三州為起點的美利堅合眾國,它向西部擴張的最大“阻礙”就是印第安人,美國人用有組織的軍事行動對印第安人實施了種族滅絕政策,用最野蠻的手段獲得了最初的“家業(yè)”。
美國當時需要的是土地,而對海洋沒有什么野心,它甚至連海軍都沒有。
美國建立海軍的真正原因很有意思,因為建立和維持海軍需要龐大的開支,而各州不愿向聯(lián)邦上交這些費用。
然而,又因為美國商船在北非海域,比如摩洛哥、阿爾及爾等酋長式國家海岸屢屢遭到搶劫和綁架,不得不經(jīng)常派人去談判贖人贖船(亞當斯未當總統(tǒng)之前,就經(jīng)常干這事)。
美國就算了一筆賬,如果將每年因遭搶劫而付出的損失與每年需要承擔的海軍軍費相比,那么,建立海軍還是非常劃算的。這樣,各州才同意交錢,由聯(lián)邦政府去籌建海軍。
有了海軍撐腰,美國人就去搶小島。因為“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作為一個農(nóng)業(yè)國,要想豐收,美國人除了祈求風調(diào)雨順之外,還離不開好肥料。
那時候哪有什么化肥可以使用,于是,鳥糞就成了寶貝。大家都在搶,這可不是田間地頭的小事,而是國家大事。
1856年8月18日,美國國會通過《鳥糞法案》,它允許任何美國公民都可以用美國的名義去占領無人居住的,未被其它國家占領的任何小島。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shù)美國人到這時也沒有認識到島嶼對軍事戰(zhàn)略上的意義。
所以,這些小島的鳥糞被消耗殆盡之后,美國就放棄了,再去找遠一點的鳥糞島。不然的話,地廣人稀的美國,就算總統(tǒng)帶著美國人每天使勁拉,拉脫水了也澆不了幾畝地。
搶鳥糞也不是容易的事,在南島(Marcus)要跟日本吵,在洛沃斯群島要跟秘魯吵,在阿弗斯島要跟委內(nèi)瑞拉吵……有的國家之間還鬧鳥糞戰(zhàn)爭。
鳥糞雖好,可不要貪杯哦!
但在南北戰(zhàn)爭前后,美國有極少數(shù)的政治精英已經(jīng)意識到鳥糞島在海洋戰(zhàn)略上的作用,它們有可能變成一個個軍事堡壘。
國務卿西華德就是這樣一位精英。他曾從丹麥人手里以750萬美元價格買下了圣托馬斯和圣約翰兩個島。結(jié)果協(xié)議簽好了,美國眾議院卻以93票對43票否決了收購協(xié)議。
否決理由:以國家目前的經(jīng)濟狀況,購買任何島嶼都是不適宜行為,本院將不承擔撥款來進行任何的類似行為。
丹麥人急了,說價格不變,再贈送圣克魯茲島,OK?五星好評哦!但國會死活不同意,一句話,“有鳥糞嗎?”沒有鳥糞你買它干嗎。
另外,西華德用200萬美元收購多米尼加和薩馬納灣的計劃也遭到了國會否決。然而,他卻干成了一件大事,深刻地影響到了未來美國的海洋戰(zhàn)略。
收購阿拉斯加
美國面積900多萬平方公里,阿拉斯加就占了170多萬。
西華德想收購此地,當時有兩個目標:1、為將來美國進軍中太平洋做準備。2,有機會就夾擊吞并被英國控制的加拿大。
阿拉斯加這么大,但人口只有兩千多,沙俄的“俄美公司”無力管理,連象征性的駐軍都很難做到,而且在經(jīng)濟上只有皮毛和海產(chǎn)交易,金額有限。
另外,沙俄剛剛經(jīng)歷了跟英法的克里米亞戰(zhàn)爭(1853-1856年),不僅國庫捉襟見肘,又跟英國結(jié)仇。1855年登基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認為阿拉斯加易攻難守,如果英國從加拿大出兵,結(jié)局不妙。
這一點,西華德等美國政治人物也看到了,但白宮的難題在于,它既要試探出沙皇的態(tài)度,又要瞞著反對收購的國會。
1860年,即將離任的布坎南總統(tǒng)背著國務卿卡斯,通過支持收購的參議員格溫向俄國公使斯托克爾男爵提出了收購建議,出價500萬美元。
沙皇就此事召開御前會議,美國人出價是低了點,但這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沙俄的主要對手是大英帝國,而美國是英國戰(zhàn)略對手,將這塊無法防守的土地賣給美國,就等于在俄英屬地(加拿大)之間夾進入一個緩沖地帶,如果英國動手,那就將跟美國發(fā)生沖突,對沙俄有利。
第二年,美國內(nèi)戰(zhàn)爆發(fā),這事就擱下了四年多。
到了1867年3月,斯托克爾男爵接到沙皇密令,讓他誘使美國人再次提出收購阿拉斯加建議。
沙俄絕不能主動提賣地問題,否則在歐洲還怎么混?斯托克爾男爵跟西華德一接觸。西華德就知道機會來了,順水推舟地提出收購意向,最終敲定價格為720萬美元,比收購丹麥那兩個小島還便宜。
1867年3月30日美俄簽約。
西華德將條約送到國會審查,并說收購阿拉斯加是為了吞并加拿大。
加拿大,議員們有興趣,本來就看這傻大個不爽,至少鳥糞島強多了。
4月9日,美國參議院以37比2票數(shù)批準了條約。
10月18日,俄國在錢款沒有到手情況下就移交了阿拉斯加,美國人在這里升起了國旗。
但這720萬美元要得到眾議院批準,交錢時間就一拖再拖。俄國人就在那催啊催,難道美國佬要“七天無理由退換貨”?
美國一直拖到1868年7月14日,眾議院才通過了撥款,113:43票。
幾乎同時,1867年9月29日,西華德又拿下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島,就是夏威夷以西的中途島,后來成了太平洋海戰(zhàn)的轉(zhuǎn)折點之一。
實際上,美國眾議院對收購阿拉斯加是心不甘情不愿,但沙俄當時與美國在對抗英法時是準盟友關系,地都移交了,大多數(shù)才同意。
但西華德也被罵得很慘,畢竟,阿拉斯加在當時看不到什么收益。
有了阿拉斯加后,西華德又極力主張吞并夏威夷群島,但參議院否決了這個提案,你還要折騰?
直到19世紀末,美國才吞并了夏威夷這個小王國。
阿拉斯加僅在幾十年后,就發(fā)現(xiàn)了大型的石油、天然氣、黃金、白金、煤炭及其它礦藏,美國人賺到爆,俄國人腸子悔青。
這時發(fā)生了一個插曲,當阿拉斯加發(fā)現(xiàn)克朗代克金礦后,英國以俄加邊界線不清楚為由,要求得到一部份領土。
美英鬧了起來,1903年雙方各出三名“法學家”裁決此事,美國派出的是軍人和議員,英國三人當中卻出了一名叛徒,4比2,美國勝。
阿拉斯加的收購案,對美國崛起的意義極為重大,但擁有長遠戰(zhàn)略目光的人總是極少數(shù)。
以中國兩彈一星來說,當時中國這么窮,如果是用投票決定,那后果是什么?
搶鳥糞,不丟人,美國現(xiàn)在成了世界唯一超級大國,跪地膜拜的人到處都有。
但請不要對崛起中的中國百般責難,說這也不對,那也不對,三峽不對,高鐵不對,電動汽車是白撒錢。但一代人要為下一代人著想。
喊著“造航母不如養(yǎng)老母”的美粉,肯定是不懂美國歷史的噴子。
責任編輯:擱淺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wǎng)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