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朔爾茨上任以來的第一次中國行,也是新冠疫情以來,我們接觸的第一個西方大國的領(lǐng)導人。
這里面,意義不可謂不重大。
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
這德國為啥不聽美國的,執(zhí)意要來和我們中國會面的?
還有。
朔爾茨的這次訪問,到底有多么重大的意義呢?
既然要分析其中的重大意義,咱們自然要從兩個方面來談,一個是站在中國的角度上,另一個要站在人家德國的角度上。
咱們先說德國的。
對于德國來說,其實這些年挺難的,尤其是今年,新冠疫情,通脹壓力,加上俄烏沖突導致的能源危機,沒看到朔爾茨腦袋上都沒幾根頭發(fā)了嗎?
這都是被愁的呀。
成立歐盟的初衷是為了大家能夠一起,群策群力,人都力量大,共同發(fā)展。
可德國這些年越發(fā)的覺得,自己加入歐盟,可能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其他那些小國直接躺平了,享受著歐盟的高福利,但實際貢獻卻微乎其微,少的可憐。
你就說希臘吧,從07年開始,年年就是債務(wù)危機,求爺爺告奶奶的找歐盟里面的幾位老大哥給他擦屁股呢。
這就和吃大鍋飯一樣,總是會遇到一些不思進取的懶漢。
最后,英國受不了了,英國民眾首先就全民公投,宣布要脫歐。
英國走了以后,其實德國也想啊,他不走干啥,留下來等著給你們吃大戶?。?br/>
但是,德國和英國情況不一樣,他實在是走不了啊。
因為,歐盟這個局,當初就是他給攢起來的。
1951年4月18日,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以及西德,簽署為期50年的《關(guān)于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條約》,又稱《巴黎條約》。
1952年,正式成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
這就是歐盟最早的前身。
這六個創(chuàng)始成員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共同構(gòu)建了歐盟的雛形。
1955年6月1日,參加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六國外長在意大利墨西拿舉行會議,建議將煤鋼共同體的原則推廣到其他經(jīng)濟領(lǐng)域,并建立共同市場。
于是——
1958年,歐洲經(jīng)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正式成立。
1993年,歐盟正式成立。
現(xiàn)在的歐盟擁有27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
這就好比是你是德國,你請人家到你家來吃飯,你讓他們每個人都帶一個菜,大家湊在一起,吃一吃。
結(jié)果,別人帶的都是土豆絲,蘿卜干,你準備的是大盤雞,法國那邊準備的是水煮肉片,英國帶的是東坡肉。
英國一看這樣下去不行啊,于是,摔了筷子直接走人了。
但英國畢竟也是客人啊,你卻是主家。
你說面對這種情況,你該怎么辦?
你是繼續(xù)讓他們吃你的準備的大盤雞嗎?
還是直接翻臉,把他們給趕走?
可別忘了,當初是你請的客啊,現(xiàn)在又讓別人滾蛋,你拉的下這個臉嗎?
那好,既然拉不下臉,就讓他們繼續(xù)吃吧。
但是,那幫人可不含糊啊,連吃你好幾盤雞,不夠了還要加。
你說這怎么能受得了???
這個所謂的“大盤雞”問題,正好可以準確的形容現(xiàn)在德國人的困境。
留在歐盟,自己可以繼續(xù)當老大,帶領(lǐng)那些小弟們,繼續(xù)發(fā)揮國際影響力,雖然那些小弟們沒啥用,但人多力量大啊,一個歐盟走出來,就連美國也不敢輕舉妄動啊。
你看現(xiàn)在英國,孤身一人在海外打拼的有多艱難啊。
可是留在歐盟,同樣也會帶來巨大的問題,說白了,就是一個字:錢。
錢從哪里來?
德國現(xiàn)在經(jīng)濟已經(jīng)下滑了,自身都難保了,又該怎么繼續(xù)帶領(lǐng)歐洲經(jīng)濟前進呢?
就在這時候,朔爾茨想到了中國。
兩者強強結(jié)合,可以給德國帶來廣闊的市場,資金和資源支持。
大家知道,中國對德國有多重要嗎?
不說別的,我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懂了。
就是我們?nèi)粘I钪凶畛=佑|到的汽車。
戎叔問你們,你們知道身邊有多少汽車品牌是德國的嗎?
就這么說吧,十幾萬二十萬的平價車,你可以考慮大眾,德國的。
二十幾萬,上到三十萬,那就是BBA了,奔馳,寶馬,奧迪,這哥仨,全都德國的。
其中奧迪也是大眾的子公司。
在國內(nèi),不管汽車怎么發(fā)展,bba永遠都是一線豪華品牌,其他什么凱迪拉克啊,雷克薩斯,林肯啊,捷豹啊,根本就不夠打的,不光是銷量上,還是品牌知名度上。
基本上,三十萬到一百萬這個價位,bba那是亂殺的,沒有競爭對手的。
等你上了一百萬,你開始不僅僅考慮bba了,想看一些超豪華品牌了。
那么,保時捷可以完美的滿足你的需要。
911,卡宴,帕拉梅拉,還有新出的那個電動車taycan,光從虛榮心一項上來說,保時捷就沒輸過。
有朋友看到這,想問718和macan呢?
怎么說呢,這兩款車在國內(nèi),屬于“買得起的人看不上,看得上的人買不起”。
沒錢的窮光蛋,騎電瓶車的,看你買了這車還得嘲諷你是智商稅呢,你說這受得了嗎?
所以,咱們都買保時捷了,還是加點錢上卡宴吧。
對了,保時捷被大眾收購了,也是德國的汽車品牌。
再往上面走,更有錢一點,幾百萬了,可以看頂豪品牌了。
那么,賓利,蘭博基尼,這哥倆也是德國的,而且都在大眾旗下。
其他的頂豪品牌,咱們比如勞斯萊斯,英國車對吧?
不好意思,寶馬已經(jīng)給他買下來了,現(xiàn)在是寶馬旗下的子公司。
還有阿斯頓馬丁,也是英國的跑車品牌對吧?
現(xiàn)在用的都是德國奔馳amg的V8發(fā)動機。
除了法拉利和瑪莎沒被染指,那倆是意大利的,其他的牌子多多少少都能和德國扯上關(guān)系。
所以,你說說看,這德國一年在中國,光靠賣車就能賺多少錢?
光是大眾集團(包括奧迪,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還有奔馳,寶馬,這一年的銷量都是百萬輛啊。
這背后,又得是多少滾滾的財富呢?
所以,德國人心里面當然清楚這筆經(jīng)濟賬了。
當然,我這舉例的還只是一個方面呢,其他的地方多了去了。
這一次朔爾茨訪華,光是申請一起來的德國企業(yè)就有100多家,但最后只有12家獲批。
這12家,每一個拎出來,都是鼎鼎大名。
名單如下:
所以,看了這么多。
相信大家應(yīng)該明白了:德國是永遠不會和中國翻臉的,永遠不會。
并且,德國還會成為我們在歐洲最好的朋友。
因為,我們都有共同的利益。
既然,中國對德國這么重要。
那么,對于我們中國來說,德國又有什么價值呢?
很簡單,就是我們所需要的高新技術(shù)。
德國人的科技和機械水平,那可是睥睨天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都被打成什么樣子了。
結(jié)果,過了二十多年,迅速崛起,又發(fā)動了二戰(zhàn),在一段時間里,德國憑一己之力,在東西兩線,同時抵擋住了蘇聯(lián)和英美盟軍。
這背后,就是強大的工業(yè)實力在支撐。
二戰(zhàn)戰(zhàn)敗后,德國再次成為一片廢墟,可是,只用了十年時間,德國就能迅速崛起。
這完全就是源自于德國人出色的人才底蘊啊。
要知道1933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德國有33個,美國只有3個。
后來二戰(zhàn)勝利后,美國巧取豪奪,把那些科學家全都帶去了美國,才造就了今天科技強國的地位。
由此可見,這德國到底有多牛。
如果你想學習機械制造,出國留學的話,第一個要去的不是美國英國,而是德國。
咱們和德國合作,不僅是實際意義,可以給我們帶來人才和技術(shù),更有其超然的象征意義啊。
這意味著拜登的脫鉤戰(zhàn)略,徹底失敗了。
你看看,拜登搞什么印太經(jīng)濟框架,又是新能源限制,芯片禁令。
以為這就能限制住我們中國的發(fā)展。
可沒想到,我們和德國人合作了。
你有的技術(shù),德國人也都有,你沒有的,德國人更有。
當年的火車頭,就是德國造的,還有醫(yī)院里面動輒幾百萬的ct機,那也是德國的。
有了德國,我們還擔心什么美國?。?/span>
沒幾年功夫,這些高端科技,我們就全都可以掌握了。
二戰(zhàn)后,德國只用了十年時間,就能迅速崛起。
而我們中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崛起了,有了德國之后,我們的趕超戰(zhàn)略,還能速度更快。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美國和我們隔著一條太平洋,在東方。
而德國,恰好在西方。
美國想和我們搞對抗,想孤立我們。
可沒曾想,我們現(xiàn)在和德國好上了。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東方不亮西方亮”?
老祖宗誠不欺我啊。
責任編輯:擱淺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guān)注西征網(wǎng)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