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原創(chuàng) >時事評論 >瀏覽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在干中學、學中干是領導干部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同樣是實踐,是不是真正上心用心,是不是善于總結思考,收獲大小、提高快慢是不一樣的。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機械做事,陷入事務主義,是很難提高認識和工作水平的。”以務實之舉跳出“事務主義”窠臼,就需要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事務主義”重要論述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做到有擔當、敢擔當,有作為、敢作為。
不少基層黨員干部已陷入“事務主義”窠臼難以自拔。有人這樣給“事務主義者”畫像:荒于學習、懶于思考,只顧埋頭瑣事,不愿抬頭看路;打“勤奮球”、刷“存在感”,只滿足“苦勞”、不追求“功勞”;大事想不深、小事放不下,只會被動應付、不善主動謀劃;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只想沽名釣譽、不愿擔當作為。
基層黨員干部之所以陷入“事務主義”窠臼,往往就是因為處理事務不善統(tǒng)籌,解決矛盾不分主次,面對問題不講方法,而是按部就班,機械教條,從而導致效率低下,一事無成。一年到頭忙忙碌碌卻又碌碌無為,不僅收獲寥寥,而且還容易滋生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長期如此,能力短板被不斷放大,就會成為影響各項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絆腳石”“攔路虎”。
周恩來同志曾將那些從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的黨員干部,稱之為“無頭腦的、迷失方向的、事務主義的官僚主義”,并毫不留情地指出:“如果是個普通干部,忙忙碌碌,有時方向不大清楚,那還可以諒解。如果是個領導干部,怎么容許他是個事務主義者呢?”鄧小平同志曾告誡同志:“過去所以發(fā)生許多毛病,就是因為有些同志不重視學習,陷于事務主義的泥坑,不能經(jīng)常吸收新的營養(yǎng)?!?/span>
革除“事務主義”,跳出“事務主義”窠臼,只有思想上的“破冰”,才會有行動上的“突圍”。跳出“事務主義”窠臼,首先要從改造自身做起,清除思想病灶,查一查認識上是否消極懈怠、安于現(xiàn)狀,能力本領上是否落后退化,工作作風是否華而不實。面對繁雜的工作,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學會“彈鋼琴”、學會統(tǒng)籌兼顧。
唱響“主旋律”,突出抓好重點。無論什么樣的曲譜,都有它的主旋律。只有定準“調子”,才能起好“步子”。古人云:舉網(wǎng)以綱,千目皆張;振裘持領,萬毛自整。工作亦然,對于黨員干部來講,“主旋律”就是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yè),一切工作都要圍繞這個“主旋律”來謀篇布局、開在實處。尤其是面對紛繁復雜、千頭萬緒的工作,要唱響“主旋律”,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清輕重緩急,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著重抓好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以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推動其他工作有效開展。
彈好“協(xié)奏曲”,奏好“大合唱”。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chǎn)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jié)奏,并互相配合。既要有駕馭全局、兼顧全面的工作能力,做到重點事務要重點辦、花大力氣干,次要的事情要點到為止,唯此,才能奏好“大合唱”。
跳出“事務主義”窠臼,還需要為基層減負、革除形式主義,減少會議次數(shù)、避免多頭發(fā)文和多方要表;領導更要堅持“好鋼用在刀刃上”,合理安排年輕干部業(yè)務性工作,堅決杜絕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持續(xù)為基層松綁減負,真正把基層年輕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責任編輯:擱淺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wǎng)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