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原創(chuàng) >直擊西方 >瀏覽文章
長久以來,我們聽說過網(wǎng)絡上鼓吹美國紅脖子“武德充沛”,俄羅斯是“戰(zhàn)斗民族”,日本人的“尚武又善戰(zhàn)”,卻很少有人講過中國人的“武德”。
中國人的“武德充沛”,在于有組織、有紀律。
一個人好勇斗狠不過是流氓無賴的“武勇”,一群人同仇敵愾、令行禁止、同生死共進退……才是真的的“戰(zhàn)爭潛力”。
別的不說,就說村里小孩子玩打仗游戲,也能挖壕溝、守陣地、有埋伏、有“掩護”、有“沖鋒”,有“火力壓制”、有“迂回包抄”……不像玩游戲,而像“微型軍事演習”。
實際上,只需問問你的父輩、以及農(nóng)村出身的孩子,你就會知道他們都熟悉這套打法,上世紀的孩子玩“打仗”,往往不是斗毆,而就是一群人對一群人的“戰(zhàn)爭”,打得很有組織,很有條理。
農(nóng)村小孩子打架,往往是從一兩個孩子的斗毆,演變成兩個村之間小孩的大規(guī)?!皯?zhàn)爭”,打急了就會嫌拳腳竹棍不過癮,就會使用遠程武器,比如說彈弓,還有更簡單的,每個人拿一個籃子,籃子里裝滿磚頭、瓦片、石塊、土塊……互相投擲,配合好的,還能搞“三段擊”……裝備好的,還能在頭上扣個鋁鍋、竹簍當“頭盔”……如果能夠打贏鄰村的小崽子,用雨點般的土塊、石子砸的他們抱頭鼠竄,各回各家找媽媽,那是非常痛快的事情,就算自己腦袋破了,鼻青臉腫,也是相當高興……因為達成了“戰(zhàn)斗目的”,自然高興。
上世紀某些地區(qū)的“村斗”,也不是一個對一個、幾個對幾個的“群毆”,而是動輒成百上千,有組織有紀律有有后勤有指揮的“大戰(zhàn)”,“步炮協(xié)同”都能玩出來……具體例子我就不舉了。
這些東西和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看過的電影有關,他們小時候看的電影是《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不得不說,《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不只是精彩的戰(zhàn)爭電影,還是詳實的軍事教學片,它不只是講故事,而是真的要教會你打仗。
他們的父母很多都當過民兵,熟悉槍械的操作和戰(zhàn)斗姿勢、隊形;那個時代有一本流傳甚廣的小冊子,叫做《民兵訓練手冊》,那真是包羅萬象的一本書,從槍械使用保養(yǎng)、彈藥制作、計算炮彈落點、測算飛機距離、構筑工事、掃除地雷、防空防化乃至于防原子彈,無所不包……不像是民兵訓練手冊,而像是末日求生手冊。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當年中國民兵的規(guī)模、訓練水平和組織程度,不夸張地說,隨便拉一支隊伍,放到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流的戰(zhàn)斗力,歐洲、非洲、南美、東南亞很多國家,他們的正規(guī)軍至今都沒有這種水平。那是真正的“兵民合一”,既能生產(chǎn),又能戰(zhàn)斗。
秦人的“耕戰(zhàn)立國”、漢唐人的尚武、和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主義道路上的所形成的“組織度”結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當代中國人某種奇妙的特質……
三個人,就是一個戰(zhàn)斗小組,有黨員就有黨支部,要打仗,就要先開會,制定策略,分派任務,誰主攻,誰助攻,誰阻擊,誰迂回,會上可以討論,決議必須執(zhí)行……人越打越多,隊伍越如臂使指,越強大……抗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一個一個的勝利檢驗了“組織起來”的中國人的強大。
某些東西潛移默化刻在了DNA里,以至于打FPS射擊游戲,中國的玩家也是獨樹一幟與眾不同的,不是嗷嗷叫著沖鋒瞎開火,而是抱團、組織起來、互相幫助、分工明確,用有組織的隊伍,去收拾“散兵游勇”。
雖然現(xiàn)在不是從前了,但其實哪怕現(xiàn)在的中學生,也遠比清末的兵勇、民國的壯丁“武德充沛”,因為他們每天都要排成整齊的隊列跑操、聽口令、完成立正、稍息、報數(shù)、齊步走……這就是最基本的“組織化”,只需要稍加軍事訓練,就遠比無組織無紀律的美國黑命貴、紅脖子容易形成真正的戰(zhàn)斗力,因為他們聽指揮、有紀律、執(zhí)行快、進退有序、行動迅速,世界上很多爛軍閥的部隊是走不出這樣的隊列的。
“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那才叫真正的武德充沛。
在整個族群真正生死存亡的斗爭面前,個人的匹夫之勇不能說沒用吧,只能說是杯水車薪……有用的是“組織起來的武力”、“有組織的暴力”。
如美國人那般,黑的白的天天揣著槍不干正事,專門射殺底層無辜弱小,扛著槍裝模作樣游行作秀表演,每年子彈亂飛射殺幾萬人,該死的一個不死,不該死的死了無數(shù)……那叫什么“武德充沛”?那叫“烏合之眾”。
虛假的武德充沛:
真正的武德充沛:
責任編輯:擱淺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wǎng)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