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有人敢把美國正在經歷的空前大分裂擺在臺面上說了!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消息稱,美國前國務基辛格日前在接受該報的專訪時無奈的表示,越戰(zhàn)使美國陷入一種螺旋式下降的政治兩極分化,而如今的美國比起當年的越戰(zhàn),分裂程度要更嚴重得多。
在70年代早期,(美國)兩黨還有一點合作的可能性,眼下這些已經結束了,當前每一屆政府都面臨著反對派的堅持不懈的敵意。
——基辛格
亨利·基辛格
越南戰(zhàn)爭是美國兩黨制在19世紀40年代形成以來,面臨過的最大一次政治生態(tài)大分裂。而作為分裂的結果,一手奠定美國冷戰(zhàn)勝利基礎的尼克松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任期內辭職的總統。當然,前提是通脹纏身的拜登不會步他的后塵。
美國掀起越南戰(zhàn)爭是共和黨一手促成的,原因是太平洋戰(zhàn)爭時期,五角大樓判定美軍要打一場持久戰(zhàn),所以軍火商卯足了勁瘋狂生產武器,但沒想到原本會消耗掉大量彈藥的日本戰(zhàn)場突然被橫空出世的原子彈截胡了,日本投降了,以至于這群戰(zhàn)爭販子的庫存堆積如山,虧損嚴重。
怎么辦?
很簡單:用另一場或幾場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繼續(xù)清空彈藥庫存。
千萬別懷疑那時美國軍火商們對白宮的影響力,珍珠港事件爆發(fā)后,美國軍火生產資源被全面整合,一邊是大企業(yè)吞并小企業(yè)并與其他同行互通有無形成強大的軍工復合體,另一邊是傳統的旋轉門通過二戰(zhàn)極大的使美軍高層和軍工復合體之間的利益聯系空前深化,于是前者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后者在華盛頓的代言人!
那會的美軍在美國政治生態(tài)中的地位,完全是現在的美軍不能比的,畢竟戰(zhàn)爭勝利后軍人權力膨脹的事古今皆有之。羅斯??偨y尚在時,還能憑借著挽經濟危機和太平洋戰(zhàn)爭狂瀾于既倒積累的威望,鎮(zhèn)壓住這群驕兵悍將,他撒手人寰后就再也沒人能壓得住了。
朝鮮戰(zhàn)爭的爆發(fā),其中便有美國軍部獨走的因素在。因此,軍火商聯合軍方炮制戰(zhàn)爭消耗庫存,壓根沒人攔得住!
這一點,毛主席曾在接待越南訪華代表時說道:
越南戰(zhàn)爭花了1200億美元,打了11年。一個不能講越南話的美國兵,離開美國多少公里,跑到越南送死,那個能持久???其所以能打11年,就是軍火要商人拼命消耗那些B-52之類。
但民主黨卻堅決反對把軍事重點再次轉回亞洲。從美國戰(zhàn)略利益上講,美蘇對峙的最前沿在歐洲,在柏林墻,美軍不宜大規(guī)模投向別的地區(qū),上次朝鮮戰(zhàn)爭的失敗,就使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縮小了不少,具體表現為很多西方國家紛紛選擇跟中國建交,或者改變其敵視中國的政策,越戰(zhàn)要是再打輸了,那就不僅是影響力降不降低的問題了,而是美國極有可能丟掉爭霸的主動權!
從民主黨政黨利益上講,旨在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是他們的政治遺產,戰(zhàn)略重心轉向亞洲無疑會阻礙計劃的推進。
共和黨與他背后的軍事利益集團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但在歐洲引爆一場戰(zhàn)爭的政治風險實在太高,操作不好分分鐘玩成末日核戰(zhàn),責任太大背不起,況且蘇聯和北約的成員國也未必愿意打。
亞洲就不同了,他們覺得,在該地區(qū)扮演著某種領導者角色的中國,一開戰(zhàn)閾值較高,通常不會輕易介入戰(zhàn)爭,二沒有核武器,有利于美國全程控制事態(tài)。
由于軍事利益集團的實力太過于龐大,民主黨別說阻止,甚至在肯尼迪和約翰遜兩屆民主黨政府時期,還不得不擴大戰(zhàn)爭規(guī)模,以滿足軍火商和軍方傾瀉庫存的訴求。
水門事件讓民主黨尋到反撲契機,最終尼克松下臺了,民主黨在三年后的大選中成功上位。內訌到把總統都趕下去了,還真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可見兩黨的矛盾已經激化到何種無以復加的地步,不過這也算是美國政治生態(tài)進步的一種體現,畢竟人還活著嘛!
但即便如此,兩黨依舊在緩和對華關系以打敗蘇聯的問題上達成共識,并愿意勠力同心的整合各自的政府資源為該目標而奮斗。
而今天的美國兩黨政治,卻要比越戰(zhàn)時期分裂得多,沒有人能找到一絲可以黏合兩黨摒棄成見的潤滑劑。他們之間的互相反對不再是為了國家利益而反對,而是單純的給對方制造麻煩增強本黨競爭力而反對,即為了斗爭而反對,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身份而反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兩黨在金融政策上的多變的態(tài)度。
特朗普印錢的時候,民主黨說錢發(fā)得太多了,要加息,但拜登上臺以后的發(fā)錢力度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下又輪到共和黨喊加息了,可拜登壓根沒有停手的意思,加息后現金回流銀行股市崩盤算誰的責任?
現在倒好,美國經濟猶如脫韁的野馬在通脹的道路上狂奔不止,2021年2月即拜登上任的第一個月,美國通脹是2%,三月是2.6%,四月漲到4.2%,五月直接破五,六月5.4%,十二月破7,今年一月7.5%,二月7.9%,三月破8,五月8.6%。這次民主黨終于幡然醒悟了,決定要再次加息,而且要狠狠的往上加,可一切早就晚了。
當地時間6月15日凌晨,美聯儲啟動第三次加息,一口氣加了75個基點,創(chuàng)近三十年以來最高紀錄。
對此美國學術界悲觀的認為,這劑針對美國高通脹的退燒藥,將遏制居民消費并打擊美國就業(yè)形勢,正成為未來美國經濟的毒藥。彭博社更是直言,美國即將面臨經濟衰退。雖說美國經濟衰退是結構性失衡埋下的禍根,但兩黨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內斗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衰退風險。
另外還有對外戰(zhàn)略上的分歧,共和黨要聯俄反華,民主黨既反俄也反華,但反俄的優(yōu)先程度必然置于反華事務之上。結果我們也看到了,民主黨反華的氣焰很兇,而反俄的氣焰更兇,反手就引爆烏克蘭戰(zhàn)爭打算讓俄羅斯重蹈前蘇聯在烏克蘭的覆轍,只是沒想到玩脫了,俄羅斯越打越有錢,制裁一百天俄羅斯倒賺930億歐元,搞得民主黨下不來臺。
更令基辛格憂心忡忡的是,美國這種大分裂,不止存在于兩黨之間,還存在于兩黨各自內部和美國各行各業(yè)之間。
比如關稅問題:取消對華進口關稅于美國經濟于美國居民而言,都是一本萬利的事兒,但共和黨與民主黨卻有著自己的小九九。共和黨表面上嚷著取消關稅壁壘便是對華示弱,是讓美國在國際上丟臉的大事,并拉著一幫鷹派到處給民主黨施壓。
而真實情況是什么呢?
11月中期選舉快到了,共和黨的優(yōu)勢正盛,緬因州、得克薩斯州、內華達州等關鍵州均出現右轉傾向,只要美國的通脹能夠持續(xù)下去,共和黨勢必會在中期大選中全面勝出,從而獲得對國會的全面主導權。
民主黨希望取消對華關稅,至少拜登希望取消,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取消對華關稅有利于緩解通脹壓力。
現實情況則是美國通脹基本無解,取消對華進口關稅是治標,能在短時間內減輕美國的通脹壓力,長期仍需要美國自身有斷臂求生的勇氣,不過這對于拜登來說已經夠了,因為危機如果能延緩到中期選舉后爆發(fā),確保民主黨可以順利渡過難關,他和他家族的政治生命就算保住了。
但取消對華關稅這件事不止是兩黨在分裂,民主黨內部也在分裂。
以貿易代表戴琪為首的白宮派持反對意見,一方面帶頭的戴琪是華裔,皈依者狂熱的心態(tài)大家都知道,另一方面白宮派那些人是務虛的,只在乎大國戰(zhàn)略利益或者國家安全,經濟問題是充耳不聞。
可以財政部長耶倫和以商務部長雷蒙多為首的國務院派沒法這么想,國家經濟出現大問題,政府部門是頭號責任人,不想背鍋,就要想盡一切辦法,并將一切可能付諸于實際行動。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
再比如能源問題:共和黨是化石能源利益集團代言人,民主黨新型能源利益集團代表人。
在化石能源利益集團里,又有傳統化石能源派和頁巖油能源派的矛盾。
新型能源利益集團的分裂還要大,產業(yè)界傾向于用鋰電池做動力源,因為鋰電池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并且相關行業(yè)如汽車行業(yè)的供應鏈,全是圍繞鋰電池為核心打造的,輕易更換動力源,意味著整條產業(yè)鏈都得推倒重新做。
精英階層則傾向于在氫能源的燃料電池上另辟蹊徑,并與歐洲日本韓國組成產業(yè)聯盟,同時美國能源部還在本月啟動了80億美元的清潔氫中心項目。
他們的理由同樣很充分:在鋰電池汽車領域,中國早已掌握從鋰礦原材料開采到電池再到整車的全產業(yè)鏈優(yōu)勢,特斯拉這幾年之所以能通過把價格做得越來越低而暢銷全球,正是在于其上海臨江超級工廠背靠中國全產業(yè)鏈的優(yōu)勢將成本壓得足夠低。
因此,美國再繼續(xù)向鋰電池動力領域砸錢砸人砸技術,沒有任何意義了,除非制造業(yè)空心化的美國具備全產業(yè)鏈,但可能嗎?
與其跟在中國后面亦步亦趨,橫豎等個汽車產業(yè)鏈被橫掃的結局,倒不如梭哈一把氫燃料電池來個換道超車,萬一成功了呢,那就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豐功偉業(yè)。
像以上類似的例子,在美國重點行業(yè)多如牛毛,不勝枚舉!
換言之,今天的美國分裂不單單是兩黨政治生態(tài)的分裂,而是美國從政府到商界再到社會自上而下的系統性分裂?;粮褡匀皇菬o奈的,因為他親手把美國送上了世界最巔峰的位置,多年以后又親眼見證了美國從神壇悵然跌落,人世間的痛苦莫過于此!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或許是基辛格此時此刻最真切的感受!
一代傳奇風云終將隨歲月的凋零而老去。
而與他一同老去的是那個曾在內戰(zhàn)時期,一戰(zhàn)二戰(zhàn)時期,冷戰(zhàn)時期,眾志成城一致對外的美利堅。
帝國已黃昏,人間正光明!
責任編輯:擱淺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