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原創(chuàng) >時事評論 >瀏覽文章
文|茉莉
看電影《我的姐姐》,從頭到尾,我數(shù)度淚目。個人認為,是比《你好,李煥英》更感人的電影!
《我的姐姐》是由殷若昕執(zhí)導,游曉穎編劇,張子楓領銜主演,肖央,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等聯(lián)合出演的一部親情電影。
該片講述的是,一位失去雙親的姐姐在追求自我還是撫養(yǎng)弟弟的問題上做出艱難抉擇的故事。
一場車禍,讓父母意外身亡,留下了剛成年的姐姐和年幼的弟弟。因為成長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姐姐面對這個僅見過幾面的陌生弟弟,冷漠又疏離。但現(xiàn)在父母離世了,姑媽和舅舅,以及親戚們都認為,作為姐姐,她理當承擔起撫養(yǎng)弟弟的責任。是選擇去北京讀研追求自己的人生夢想,還是放棄自己的追求和夢想獨自養(yǎng)育弟弟長大?表面剛強,內(nèi)心脆弱的姐姐,面臨著艱難的抉擇……最終,在痛苦、糾結和掙扎中,姐姐意識到了血濃于水的意義,也實現(xiàn)了精神上的自我治愈。
應該說,《我的姐姐》真實又深刻地呈現(xiàn)了重男輕女、生育二胎以及女性職業(yè)選擇、價值實現(xiàn)等社會現(xiàn)實問題,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是近期一部較為優(yōu)秀的女性題材電影。
據(jù)說,導演殷若昕與編劇游曉穎是大學同學,這樣一個由女性牽頭的主創(chuàng)團隊打造的《我的姐姐》,既有傳統(tǒng)女性的細膩入微又有現(xiàn)代女性的尖銳深刻,既展現(xiàn)了姐弟間的真摯情感,又還原了女性走出原生家庭的傷痛歷程,更重要的是,其揭示了現(xiàn)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在中國,曾經(jīng)姐姐總是被犧牲,被忽略的那一個,把好吃的留給弟弟,把好玩的留給弟弟,甚至把讀書的機會也留給了弟弟,只因為“你是姐姐”。這種中國式姐弟關系,似乎姐姐存在的意義就是弟弟的照顧者,她必須學會忍讓和放棄,處處以弟弟為優(yōu)先。不然,父母和家里的長輩就會說姐姐:自私、任性、不懂事。
在中國的農(nóng)村,不僅是姐姐,妹妹也常會是被犧牲的那一個,為了哥哥,她們失去了讀書深造的機會,甚至失去了自由選擇婚姻的權利。
記得我們小時候,“你是姐姐”、“你是女孩子”這樣的話經(jīng)常會從家里長輩們的嘴中蹦出來,意思就是告訴你,要時時處處去忍讓和照顧弟弟和哥哥。就這樣,因為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的思想作祟,中國式姐姐和中國式妹妹,失去了自己的未來和幸福。
影片中的姐姐,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壓力,她于是陷入了糾結與掙扎中,一邊是自己的人生夢想,一邊是父母留下來撫養(yǎng)弟弟的責任。更讓她難以忍受的是親戚們始終重復的話:“長姐如母。你是姐姐,他是你弟弟,你必須撫養(yǎng)他!”姐姐,難道天生就應該是個扶弟魔?
大人們?yōu)槭裁凑f得這么理所應當?做姐姐的,憑什么要放棄自己的人生?大家要明白,姐姐們要自己愿意,而非受到父母的區(qū)別對待;姐姐們有自己的人生,而非父母強加在身的責任(比如:有不少父母因為重男輕女或因為寂寞,在四、五十歲時還生個二胎,只是作為父母,你們有把握將二寶負責到底嗎?你們考慮過大寶的感受,尊重過大寶的意見嗎?)!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中國的女孩子實在是被賦予了太多責任和壓力了。
電影中,有一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姐姐與姑媽在一間狹小、潮濕、悶熱的屋子里吃西瓜。這場戲,也是劇情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轉折。姑媽是老一輩的姐姐,為了弟弟,為了家庭犧牲了自己的一生,而如今,她終于認識到,年輕一代的姐姐,跟她不一樣了,應該有更多選擇自己人生和命運的機會。
看完《我的姐姐》,有許多人更關心故事的結局。導演殷若昕說:“影片是一個開放式結局,其實我們想要有一個寬泛的出口讓觀眾來探討,關于自我和家庭,關于血緣羈絆和社會碰撞等?!笔呛?,開放式的結局,不強行圓滿。至于姐姐最后的選擇會是怎樣,每個觀眾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和價值觀決定結局的走向。
如何不辜負自己,又不放棄對弟弟的責任?個人認為,是不是舅舅和姑媽可以暫時替姐姐先照顧弟弟幾年,然后等姐姐研究生畢業(yè),找到理想的工作后,以更充足的時間和更好的條件照顧弟弟呢?
衷心希望每位女性“成為姐姐之前先成為自己”,希望每位女性都首先是她自己!
更希望社會與家庭,平等、理性地對待女性,傾聽她們的心聲,理解她們的選擇,支持她們的追尋,唯其如此,人類才有陽光明媚的未來!
最后,點贊姐姐(張子楓飾)、姑媽(朱媛媛飾)、舅舅(肖央飾)的演技!尤其是四歲半的金遙源,他演的弟弟,太可愛,太叫人飆淚了!
責任編輯:春風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wǎng)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