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原創(chuàng) >直擊西方 >瀏覽文章
1月23日,俄羅斯多地爆發(fā)了非法集會活動,據(jù)《紐約時報》稱,有109個城市出現(xiàn)了示威人群,范圍從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中心城市到邊遠地區(qū),首都莫斯科有4萬多人參加了抗議活動。
西方媒體都在極力夸大俄羅斯非法集會的參加人數(shù)與規(guī)模,但遭到了俄外交部發(fā)言人扎哈羅娃的嘲笑,“你們怎么不說有400萬人?”。
據(jù)俄羅斯警方統(tǒng)計,1月23日當天莫斯科大約有4000多人聚集在普希金廣場,并與警方發(fā)生了沖突,有39名警察受傷,被捕的非法集會者有600多人。
盡管事態(tài)已基本平息,但非法集會主要組織者表示,下周末將會有更大規(guī)模的抗議游行。
俄羅斯這場看起來突如其來的街頭運動,其實組織者及幕后指控者早就準備。更令人意味深長的是,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館竟然比組織者更了解游行的計劃和細節(jié)。
非法集會的導火索是“反對派”領(lǐng)袖阿列克謝·納瓦利內(nèi)(Alexej Nawalny)被捕。去年8月,他由于“中毒”被德國接到柏林醫(yī)治,此事演變成了歐洲與俄羅斯的外交戰(zhàn),雙方各執(zhí)一詞,俄鄂木斯克衛(wèi)生部門表示納瓦利內(nèi)體內(nèi)并沒有有毒物質(zhì),而德國、法國、瑞典等醫(yī)學實驗室均稱發(fā)現(xiàn)了“諾維喬克”毒劑。
今年1月17日,納瓦利內(nèi)康復(fù)出院,提前從德國回到俄羅斯,在1月14日俄執(zhí)法部門就表示過,納瓦利內(nèi)只要入境便立刻逮捕,因為他目前身份是緩刑罪犯,并惡意違反了緩刑規(guī)定,要改判實刑。
俄羅斯說到做到,17日當天納瓦利內(nèi)乘坐的航班一落地,俄執(zhí)法人員就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當場將其拘留。
1月18日,莫斯科州希姆基市法院決定將納瓦利內(nèi)羈押30天,月底還將對他的實刑進行庭審。
1月19日,美國國務(wù)卿蓬佩奧強烈譴責俄羅斯此舉侵犯人權(quán),并要求莫斯科法院無條件釋放納瓦利內(nèi)。加拿大外長跟上要求釋放納瓦利內(nèi),波蘭總理莫拉維茨要求歐盟對此事做出反應(yīng),捷克外長宣布要將此事提交歐盟,歐洲議會議長薩索利宣布邀請納瓦利內(nèi)訪問……拜登的新任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也要求莫斯科立即釋放納瓦利內(nèi)。
在美國為首的西方伙伴的帶動下,俄羅斯國內(nèi)“反對派”迅速進行配合,從1月19日開始,推特、臉書、INS等多個網(wǎng)絡(luò)社交平臺有數(shù)萬個活躍賬號在進行煽動,要俄羅斯人站出來給莫斯科施加壓力,讓納瓦利內(nèi)獲得“自由”。
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館的推特賬號和俄羅斯境內(nèi)一些NGO組織賬號也變得非?;钴S。
非法集會爆發(fā)前一天,也就是1月22日,美國駐俄大使館發(fā)布信息,提醒美國公民遠離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其他城市的抗議地點和路線,還將矛頭引向了克里姆林宮。
對這條信息另一種理解(對非法集會者來說)就是:指明了游行路線和聚集地點。
美國明擺著告訴俄羅斯,在非法集會發(fā)生之前,它已經(jīng)掌握一切行動計劃,而且比俄羅斯境內(nèi)組織者知道的還要多。
由于俄羅斯的嚴寒和防疫政策,令這場街頭運動顯得虎頭蛇尾,參加者也無法在街頭搭帳篷露營狂歡。
令人發(fā)指的是,組織者將未成年人推向了街頭政治,在被捕者當中,有300多名是未成年人,有的還是兒童,當晚被扣留在警察局的未成年人大多已被父母接回家中。
俄政府兒童權(quán)利專員庫茲涅佐娃表示,兒童不應(yīng)當被卷入非法集會,并請求家長關(guān)注孩子,不要讓孩子參加這類活動。
是誰在教唆兒童成為“民主斗士”?幸好這次沒有一未成年人受傷,否則,美國媒體大有文章可做,或許它們就是在等著流血事件,而兒童出現(xiàn)意外是最能刺激人心的。
23日非法集會被平息后,美國又跳出來譴責俄羅斯警察的“暴力”行為,美國大使館稱,“支持俄羅斯民眾和平示威的權(quán)利以及表達意見的自由”。
英國和歐盟也發(fā)表了類似聲明,指責俄羅斯警方過度使用武力。
俄羅斯已宣布,大多數(shù)被捕者都被釋放,包括納瓦利內(nèi)的妻子(左),不過,她在社交媒體上繼續(xù)呼吁支持者舉行更大規(guī)模的抗議活動。
推特、臉書等平臺在這次事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動員和組織作用,與美國“國會山事件”相比,推特、臉書的表現(xiàn)完全是兩回事。
俄羅斯街頭這些被稱為民主抗爭者;美國國會大廈那些叫暴徒,甚至恐怖分子。
俄羅斯總檢察院已要求對推特等平臺進行限制,但如何限制?還沒有具體辦法。如果不采取措施,下周可能還會有非法集會出現(xiàn),這不僅會造成俄羅斯社會壓力,而且將加劇疫情擴散的風險。
美國新政府與俄羅斯過招,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它來得如此之快,美國大使館還提前出場,甚至不想等待更合適的時間(等嚴冬過后),美國這樣明目張膽的目的是什么?
一、利用此事對歐洲各國進行一次反俄“統(tǒng)一陣線”的初步“考核”,是積極配合還是敷衍了事?波蘭、捷克應(yīng)當是得了高分;
二、俄羅斯應(yīng)對措施如有不當,將直接威脅到“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使它與德國的合作面臨政治障礙;
三、在第一時間樹立普京的“反派角色”認同,壓制俄羅斯在歐洲外交空間;
四、表明拜登新政府的反俄決心。
至于納瓦利內(nèi)夫婦及他的助手沃爾科夫、索博爾等人都只是炮灰,美國媒體將他們塑造成了“英雄”,就是要提高他們對街頭騷亂的動員能力(號召力),像歐洲議會馬上邀請納瓦利內(nèi)訪問,跟2019年一些港毒小丑在西方流竄“訪問”何其相似?
此次非法集會,有很多耐人尋味之處,美國那些熟悉的套路、味道、手段并沒有改變,仍然是利用推特等平臺進行信息轟炸,吸引住俄羅斯民眾目光,并盡力引導他們加入“民主浪潮”。
跟以前一樣,4千多人的集會要夸大十倍為4萬多人,讓人們相信這才是大多數(shù),如果真到了4萬多人,又會被說成40多萬人,如果真到了40多萬人在莫斯科抗議,俄羅斯也快完了。
烏克蘭2004年、2014年“橙色革命”時,美國媒體就是如此夸大人數(shù),不參加街頭運動的人,變成被社會遺棄的落伍者,而烏克蘭年輕人的信息獲得平臺就是推特或臉書。
難道把自己國家搞垮了,他們能得到好處?關(guān)于這些美國早準備了一套洗腦手段。參加街頭暴力者在推特等平臺看到的,永遠是大量的贊美之辭,鼓勵他們?yōu)檎x而努力,并堅持下去,他們一定會是勝利者,邪惡的基輔當局必將失敗。
烏克蘭很成功,成功地成為了歐洲最窮國家,比摩爾多瓦還窮,誰都看不起。
中國香港一些人在2019年也掉進了這個陷阱,他們同樣在推特上成為了“英雄”,甚至有“違法達義”的煽動。但香港有強大的祖國在背后,《香港國安法》如雷霆之劍,令那些亂港分子聞風而逃,偃旗息鼓。
從基輔等地看,只要有“街頭革命”,背后必定有美國外交使館的身影,它們不僅提供輿論支持,還提供資金和物資支援。
白天,街頭和交通要道上,到處是“民主和自由”的聲音;
晚上,帳篷或臨時住所里,到處是“毒品和精液”的氣息。
俄羅斯跟美國斗了這么多年,他們也是有準備的,納瓦內(nèi)利能翻起什么大浪?
有的人會說,這是因為俄羅斯國內(nèi)有社會問題才會引發(fā)非法集會,不要總怪美國。試問哪個國家沒有社會問題?這世界上有烏托邦嗎?連一些鼻屎國也是社會矛盾不斷。問題是,為什么別國動蕩,背后總會有美國大使館的身影?而美國又是如何對待國會大廈抗議者的?
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對年輕人的無情摧毀,CIA利用手里的資源和渠道,將他們推向獸性,而不是人性。
美國為了達到自己政治目的,不惜為這些“工具人”提供免費的毒品和性狂歡,讓他們不用讀書、不用工作、連國家都可以背叛,只要抗議,并告訴他們這是“正確而勇敢” 的。
這些年輕的男男女女一生的價值可能就是某場街頭運動,事后,美國會像拋棄廢紙一樣拋棄他們,這不是活人獻祭是什么?
如果俄羅斯出現(xiàn)大的動蕩,得利者不可能是俄羅斯民眾,也不可能是美國走卒,而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
從烏克蘭、吉爾吉斯坦、格魯吉亞,再到敘利亞,有哪一個國家因為這種“街頭革命”得到了更好的發(fā)展?反而一個接一個的陷入動蕩和民生困頓,甚至尸山血海。
這不是真正的革命,也玷污了革命,真正需要革命的是美國。
俄羅斯這次跟美國杠上了,23日晚,俄外交部已緊急召見美國駐俄羅斯外交官,要求美方就美國大使館公布1月23日俄各大城市示威活動時間、地點、路線的行為作出解釋。
俄外交部發(fā)言人扎哈羅娃還責問美國:如果俄駐美大使館發(fā)布美國民眾示威活動路線圖,比如目的地是國會大廈??峙旅绹稳宋镆沟桌锏匕l(fā)作了吧?
美國等西方國家雙標到令人發(fā)指,才短短幾天?同一家媒體對華盛頓抗議行動和莫斯科非法集會竟能發(fā)出如此截然不同的聲音。
一些西方國家放著國內(nèi)疫情不管,卻對別國的事情如此賣力,這比病毒還可怕。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國每一次作惡,最終都會回報在自己身上。
責任編輯:云海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guān)注西征網(wǎng)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