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fā)射升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入軌后,于6月13日與天宮一號實現(xiàn)自動交會對接。6月20日10時,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的配合下,為全國6000多萬中小學生進行了太空授課,演示了失重環(huán)境下一些獨特的物理現(xiàn)象,并進行了天地互動交流。
6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自動撤離天宮一號。隨后,開展了飛船繞飛等技術試驗,我國首次航天器繞飛交會試驗取得成功。6月26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預定區(qū)域。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交會對接的完成,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第二步任務第一階段的完美收官,并全面進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研制階段。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長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2噸多。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可滿足返回艙展存溫度、濕度要求。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館長陽國利介紹,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家系統(tǒng)展示毛澤東主席生平事跡、思想和人格風范的紀念性專題博物館,年參觀量達500萬人次,韶山景區(qū)年接待游客2000萬人次,居同類紀念館之最,其中,中小學生年均參觀人數(shù)占全年游客數(shù)量45%以上。
從受眾面來講,將返回艙放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陳,受眾面廣,價值和作用大,可將航天精神與偉人故里紅色文化深度融入,使“九天攬月”成果與偉人豪情互相烘托,達到“紅色文化”與“航天成就”相得益彰的效果。
這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殷殷囑托的具體行動,有利于充分發(fā)揮紀念館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作用,更好地推動韶山紅色旅游高質量發(fā)展。
責任編輯:水墨江南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wǎng)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