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原創(chuàng) >時事評論 >瀏覽文章
新年前后,仿佛常州每天都在新裝護欄和阻車樁,塑料的、石質的不一而足。市民對此議論紛紛,有的叫好,認為是減少人車混道帶來的安全問題;有的憤然,認為是在濫用納稅人的血汗錢,還增加了很多不便……
道路護欄,全稱叫交通安全護欄,建造的初衷是保護車輛、行人安全。其功能在于分隔道路、 阻攔不良交通行為、美化城市等。不過,其根本作用還是在于提高交通安全性、改善交通秩序。
對照護欄的根本屬性,我們發(fā)現,常州市新增的護欄、阻車樁,似乎并沒有完全達到要求。
首先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的護欄,在常州本就比較狹窄的道路中,增添的不是最大化可利用資源而是更多的障礙物,與其為減少天然或人工物件的碰撞傷害根本作用相背離。在實際中,很多行人、車輛并不因為又多又高的護欄感到更大的安全;而這些所謂的安全護欄其實并不一定安全,其可能產生的二次傷害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擔憂:因為護欄設計、制作及質量等,不可能滿足不同路況。而由于位置、材質的關系,車輛、行人一旦不小心與護欄發(fā)生碰撞,癱倒、變形的大量護欄就會成為危及車輛及人員安全的利器,造成嚴重的二次傷害。另外,在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中,這些只是采用卡扣或套管方式固定的結構并不穩(wěn)定的護欄常常被吹翻、沖倒,成為一堆堆路障和安全隱患。所以近年來國內外如北京、紐約等很多城市開始了“拆欄”行動。
再有,這些監(jiān)欄式、密布且不美觀的護欄、阻車樁,非但沒有起到美化城市的功效,還犧牲了更包容更清爽的城市環(huán)境,大大影響了司機的視野和行人的通行空間,更容易讓司機、行人產生視覺困惑和心理反感。這對于一直以城市建設好、人居環(huán)境美為自豪自傲的常州并不算加分項。
當然,常州安裝大量護欄、阻車樁的出發(fā)點,應該是好的,不會如傳言只為某個救活某個護欄廠或其他,肯定也是為了預防交通事故的發(fā)生。不過,個人感覺類似管理手段似乎有點落后了,甚至有點“懶政”的嫌疑?,F代社會,城市管理的首要是理念上的與時俱進,粗放式、簡單化管理肯定不合時宜了。大數據、信息化時代,就應該現代管理、智慧管理。如溫哥華用道釘、哥本哈根用彩色鋪裝、北京用震蕩標線代替高大丑笨多的護欄,這些貌似簡單的變化,背后其實有著強大的思想觀念革新與科技智慧支撐。
其實,護欄、阻車樁的形狀、多少并不關鍵,關鍵在于管理理念的提升、市民素質的提高。一方面,一座城市規(guī)范有序的出行環(huán)境,是靠用心、用腦“管出來的”,但怎么管很關鍵。過去,為了管住亂停,安裝護欄、阻車樁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隨著城市發(fā)展水平的提高,“老辦法”已經不能滿足精細化里的新要求,改變傳統(tǒng)思維,加大執(zhí)法力度、科技化投入成為新時明城市管理增效的必然。另一方面,規(guī)范有序的出行環(huán)境,還在于每個交通參與者,沒有護欄,不代表就可以亂穿馬路、亂開亂停。
交通文明從來都不是護欄圍出來的,一座城市文明的高度與這座城市護欄的數量、高度其實是反比例關系——減少護欄,還道路以清朗;加裝“護欄”,在每個人心中!
責任編輯:水墨江南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