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原創(chuàng) >時事評論 >瀏覽文章
“高度重視農(nóng)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wǎng)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摘自十九大報告
怨聲
2017年11月,紅黃藍虐童事件曝光,隨著政府嚴厲處置和民怨沸騰,股價應聲下跌。可隨后,大量吃人血饅頭的外資瘋狂抄底,紅黃藍股價不降反升,不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賺得盆滿缽滿。
在大多數(shù)人天生默認的道德觀里,有些行業(yè)是不能賺取暴利的,毫無疑問,教育、醫(yī)療、住房、糧食,都在這個道德觀的集合之中。
可現(xiàn)實卻在一次次沖擊人們的道德觀。
今年夏天,一篇名為《作為一個中產(chǎn)階級,我對國家有什么不滿》的文章廣泛流傳,作者在文章里這樣寫道:
誰不想上便宜的幼兒園?因為學前教育產(chǎn)業(yè)化的政策,國家從學前教育往后退,讓給了市場,自然有老百姓來買單,我們這個小區(qū)的大批家長們,因為這個政策,一年就要支付給幼兒園五六萬人民幣,相比以前貴了兩三萬元,而這相當于一個普通深圳市民兩三個月的工資。
但孩子接受的教育水平,卻沒有比公立學校高多少。相反,還要時刻提防體罰、扎針、長綠毛的番茄和變質腐爛的洋蔥。學費是驚人的,待遇是嚇人的,這里沒有等價交換,一年交十萬塊錢,也找不到價值十萬塊錢的幼師,低工資天然就阻隔了素質更高的人才。
那而些天價幼兒園照顧孩子的幼師,一個月的工資卻遠不足以讓自己的孩子上得起自己工作的幼兒園,這真可謂是現(xiàn)代版的“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
幼兒園的經(jīng)營者們拿著這些錢跑馬圈地,借助資本的力量瘋狂擴張,加盟、直營。公立幼兒園數(shù)量不足,那就必然給資本留出了空間,幼兒園是剛需,哪怕收費高也得捏著鼻子交錢,家門口的幼兒園一般就那么一兩所,而這個領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天然壟斷性。盈利資本加上壟斷,老百姓又成了等待收割的韭菜。
于是,在這場教育的游戲里,家長,孩子,幼師,沒有一個是贏家。
天真可愛的小孩子,成了少數(shù)人嗜血的盛宴,他們如同建國之初投機棉糧的商人一般,為了賺錢,可以不擇手段。他們的世界里沒有道德觀,有的只是錢生錢的瘋狂欲望。
問題
這樣的做法肯定會帶來問題。
計劃生育在過去被稱為“天字一號工程”,人們總是想多生幾個孩子。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二胎開放,專家們順著過去的邏輯,得出了一個樂觀的結論,新出生的嬰兒會大大增加,解決老齡化的問題指日可待。
可想要讓年輕一代多生孩子,又怎么能讓他們住不起房子,上不起幼兒園呢?對于很多積蓄不多的年輕的夫妻來說,高額的育兒費用意味著生活水平的下降。在房價和育兒費用的前后夾擊下,又有幾人能擋得住進攻呢?長此以往下去,又會不會形成“寒門無兄弟,富家多姊妹”的局面呢?而在網(wǎng)絡上,甚至已經(jīng)有人喊出了“窮人不配生孩子”的口號。
可沒有新生消費群體去刺激消費,又拿什么來調整經(jīng)濟結構,對抗經(jīng)濟下行呢?
階級固化又是另一個要面對的問題。
在CBD上班的高學歷白領可以為自己的孩子申請雙語幼兒園,可有的父母還在辛苦搬磚,孩子一出生就被劃了賽道,賽道的起點是貧窮,終點也大概率是貧窮,賽道的終點是富足,終點也大概率是富足,而本來應該在彎道處提供超越動力的教育,卻又成了新的阻礙。
眾所周知,出口、投資、消費是拉動經(jīng)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當消費因為貧富差距巨大、新生消費群體不足而無法帶動經(jīng)濟發(fā)展時,國家自然會選擇加大投資,增加信貸,而信貸一旦借給那些無力還款的次級貸款人時,金融危機就會不可避免地爆發(fā)。
投機性的教育資本是在跟國運對抗??!
解決
這次,中央放了大招。
“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chǎn)打包上市”。上市?沒門!
民辦園資本跑馬圈地的時代過去了,“新建小區(qū)的配套建設幼兒園,必須辦成公辦園或委托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不得辦成營利性幼兒園”。增量的蛋糕別幻想了,去存量小區(qū)找吧,增量將由國家進行處理------“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廣覆蓋、?;尽⒂匈|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辦園體制和政策保障體系基本完善”。
“堅決扭轉高收費民辦園占比偏高的局面。大力發(fā)展公辦園,充分發(fā)揮公辦園?;?、兜底線”最重要的是,我們逐漸意識到,過去把基礎民生領域的“包袱”甩到社會上來調節(jié)的想法是有問題的,而這條思路,很有可能會在其他政策中繼續(xù)體現(xiàn)。
圍繞幼兒園種種討論的背后,其實都是人們對于教育公平的關注,國務院新規(guī)的發(fā)布只是第一步,這就好比通關打怪,越到后面boss越強,下一步國家著重要解決的應該是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中教育資源分配的問題,這將涉及到更多的利益團體,遭受的阻力也將遠遠大于此次,可若是能夠啃下這塊硬骨頭,中國勢必能夠在教育公平的道路上前進一大步。
這樣一想,豈不是很帶感?
作者系西征網(wǎng)專欄作家 /【墨凝筆挾】老鄭頭、小李家的二郎
本文為作者向西征網(wǎng)的獨家投稿,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轉載請注明來自西征網(wǎng)。
責任編輯:春風
[ 贊同、支持、鼓勵 ]
透視西方民主真相、解讀新聞熱點事件、剖析輿情事態(tài)走向、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時評。
敬請關注西征網(wǎng)微信,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