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謀!中國再次敲打英國,馬島主權屬于阿根廷
6月11日,臺灣當局“數位發(fā)展部”負責人唐鳳以參加倫敦科技周(London Tech Week)活動為借口竄訪英國。
6月14日,英國內政部負責安全事務的國務大臣圖根哈特與唐鳳會面,這是一次鬼鬼祟祟的接觸。直到6月17日,路透社才發(fā)布了一則相關報道。
臺灣當局立刻敲鑼打鼓,說唐鳳取得了“突破”。
英國內政部發(fā)言人出面回應:“我們通常不會對部長級私人會晤發(fā)表評論?!?/span>
說得輕巧,“私人會晤”,難道兩人是在討論關于“易裝癖”的變態(tài)樂趣?
英國高級大臣這樣做,本質上是英國政府對突破“一中原則”的試探。
另外,英國的低軌通信衛(wèi)星信號范圍也準備將臺灣包含在內,為臺灣提供通信服務,低軌衛(wèi)星通信在俄烏軍事沖突當中已經凸顯了它的重要性。
蘇納克訪美歸來后,英國當美國跟屁蟲的決心更加堅定了,針對中國的敵意言行也頻頻出現(xiàn)。
所以,我們對英國不能客氣。英國怕什么,就要給它來什么!不對它兇一點,它還以為自己活在19世紀。
英國最大痛點有兩個:在國內是北愛爾蘭分離運動,其次是蘇格蘭獨立公投問題;在國際上就是馬島問題。
6月20日,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副代表耿爽在聯(lián)大“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會議上再提馬島問題。
耿爽指出:馬島問題是殖民主義的歷史遺留問題,中國支持阿根廷對馬島主權的正當訴求,主張根據《聯(lián)合國憲章》,通過和平談判化解領土爭端。
中方敦促英國作為當事方,避免采取可能加劇緊張對立的舉措,同時積極回應阿根廷的要求,盡快與阿方重啟對話談判。
英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芭芭拉?伍德沃德直接裝死,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
然而在其它會議上,一說到克里米亞主權問題時,她可就不困了。她還說過,英國送給烏克蘭貧鈾彈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
將來阿根廷不得不用軍事手段解決馬島問題時,如果有國家也送給阿根廷貧鈾彈,英國還會這么說嗎?
馬島問題,別人怕得罪美英不敢說,我們就要出來主持公道。
有了中國的聲音,其它國家也會有勇氣就馬島問題表態(tài)。
智利這次代表南美洲國家發(fā)言,明確表達了它們的立場:
一、支持阿根廷對馬島的主權聲索;
二、呼吁英國與阿根廷舉行談判。
這個立場與耿爽的發(fā)言是契合的。
加勒比海國家作為觀察員,也紛紛發(fā)言,大多數國家認為馬島爭端給該地區(qū)帶來了不穩(wěn)定性,敦促和平解決。它們一致認為,無論是基于歷史、地理、還是國際法,阿根廷都享有對馬島的合法主權。
俄羅斯代表葉芙斯蒂涅娃提醒聯(lián)合國,英國準備在馬島部署第三國軍隊,正在加強軍事活動。
第三國軍隊是哪個國家?俄羅斯沒有說,外媒認為最大可能是美國或加拿大。蘇納克總不會跑到印度請救兵吧?
英國在會議上被“批斗”,是它應有下場。英國為了應對此事,事先還帶來了幾名馬島“居民”(英國服務者),他們說90%的馬島居民希望繼續(xù)由英國統(tǒng)治,聯(lián)合國要傾聽“人民的意見”,支持他們行使“自決權”。
在歷史、地理、國際法上全部處于劣勢的英國,居然想出這么一招--“自決權”,以證明自己非法占領別國領土的正當性。
可是,對于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qū),英國在講什么?國際法!
更搞笑的是英國不允許蘇格蘭人民行使“自決權”,再次舉行獨立公投。
英國政府是精神分裂嗎?一邊說馬島要以公投解決,一邊說蘇格蘭不能公投。
蘇納克上臺至今,一直在回避馬島問題,他從來沒有在任何公開場合談論過此事。
為什么要回避?因為它不想反省自己的殖民罪行,希望各大國都“忘了”馬島問題,好讓英國將現(xiàn)狀永遠保持下去。
但現(xiàn)在有個大國在每一次聯(lián)大“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會議上都要用“馬島”問題敲打英國,提醒聯(lián)合國不要忘了殖民主義的歷史遺留問題
有人可能會問阿根廷為什么不提?不是它不提,而是國弱力微,喊破喉嚨也沒用,大家照樣喝咖啡,不然呢,得罪美英換個小鞋回來穿穿?
也就是說,雖然二戰(zhàn)結束幾十年了,但在聯(lián)合國仍然是大國的聲音才有人聽。
中國為阿根廷持續(xù)發(fā)聲,不僅僅是為了給馬島問題主持公道和敲打英國。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也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
全球輿論話語權基本上控制在美國和英國媒體手中,也就是盎格魯-撒克遜媒體矩陣。
主導國際輿論場的一直是《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CNN、英國的路透社、BBC、《金融時報》,還有澳大利亞默多克那龐大的媒體帝國。
在英語系媒體絕對優(yōu)勢面前,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媒體只能在夾縫中發(fā)聲,不被美英收編已經算是不錯了。
而中文與俄文媒體則被英語系媒體說成是不可信任的“宣傳工具”,說得它們好像是“獨立媒體”似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美英想干任何事情都可減少許多成本,包括戰(zhàn)爭罪行都被說成是“建立民主”。
而中國僅僅是民營企業(yè)與各國開展5G合作,就會被說成是威脅到“各國國家安全”。
在政治和軍事問題上更是如此,它們說白即白,說黑即黑。
人的行為是由意識決定的,而對某件事意識的形成往往是由接受的信息決定。
信息來自哪里?以前是廣播、報紙、書籍、電影、電視……現(xiàn)在主要來自網絡平臺等載體。
但無論是傳統(tǒng)媒體還是網絡媒體,英語系仍然是全球統(tǒng)治者。
像馬島問題,英語系媒體就自覺地沉默,如果要發(fā)聲,也是幫著英國說話。
而一些逢中必反的狗狗,馬上也會在海外以及國內網絡上說什么“馬島本來就是屬于英國”、“馬島真不是阿根廷的”……之類言論。
總之,中國支持的,它們必定反對,在骨子里認同“殖民有理”,跪在西方面前連頭都不敢抬一下。這就是美英認知作戰(zhàn)的威力,它能讓使用中文的人去用中文為它們辯護。
甚至有的人會痛恨起自己身上的中國血統(tǒng),臺灣省那些“臺獨”分子不就是這樣嗎?同樣,為了討好美英,臺灣省媒體管馬島叫“??颂m群島”。
如果任由美英輿論機器繼續(xù)壟斷全球話語權,必將會影響到中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
臺灣問題,我們是了解的,但世界各國民眾并非如此。
現(xiàn)在,拜登政府也好,蘇納克政府也罷,都企圖將“一個中國原則”(它們承諾的“一個中國政策”)掏空,不僅掏空,還要篡改,將“一中政策”與“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捆綁起來。
這樣做的目的是逼迫中國放棄武力解決手段。
這意圖還不夠明顯嗎?它們要利用手中的話語權改變世界各國的認知,當我們不得不在臺海采取軍事手段時,那么美英就可以綁架各國放棄“一中政策”,對中國進行全面制裁。
馬克龍反對法國及歐洲介入臺海問題的態(tài)度,已經觸怒了英美。
但這也說明,在英語系的絕對輿論優(yōu)勢面前,還是有堅持自己利益的國家的聲音。
用馬島問題敲打英國,就是中國打破美英話語權壟斷地位的一個突破點。
將來,我們解決包括臺灣問題在內的任何事關主權的問題時,都不能讓國際輿論場以“美英黑白為黑白,以美英是非為是非”,否則我們成本會很大。
這就是陽謀,遠在天邊的馬島,卻事關著我們國際話語權突破。
對于美英來說,中國任何主張公平正義的呼聲,都會被視為“陰謀”。
但中國對阿根廷的支持是堂堂正正的大國之聲,是陽謀。
我們就是要把殖民主義的根給撥掉,讓它們“基于規(guī)則的國際秩序”無法自圓其說,讓它們的丑惡嘴臉暴露在世人面前。
掃一掃 關注西征網
感謝支持!我們會更加努力地創(chuàng)作來回饋您!
注:手機瀏覽器不支持微信支付。如需使用微信支付,請先將文章分享到微信,再打開文章進行打賞。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進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