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我的過去和未來相連,經(jīng)歷的傷痛和不屈的抗爭時刻提醒我們:這強大,來之不易!這和平,來之不易!勿忘國殤,吾輩自強!
一
“所幸內(nèi)人在鄉(xiāng)間產(chǎn)生一女,出世即亡,否則多一累贅”。這是《難民回憶錄》中的記載。懷胎十月,一朝分娩,一個生命的誕生通常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是件幸福的事,可為何作者卻在“慶幸”一個小生命的消失?近日,《難民回憶錄》首度公開,為南京大屠殺再添史料新證。據(jù)介紹,該手稿近2萬字,以日記的形式記載了1937年8月15日至1938年3月24日期間,作者吳雁秋一家人流亡的經(jīng)過,可謂字字千鈞,屬于南京大屠殺史料中較早的一份一手資料。
![](http://www.advancediscountlist.com/UploadFiles/2022-12/282/202212148538616889.jpeg)
要知道,目前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早期文獻,除了各種公文,民間以往公開的日記或回憶錄大多是第三方觀察者所寫,如來南京的傳教士等。而本國親歷者記錄中較常見的又以口述史居多,因與歷史事件相隔久遠,其真相細節(jié)往往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模糊。在此情況下,吳雁秋作為南京大屠殺的親歷者,其撰寫的《難民回憶錄》,文獻價值自然不言而喻。正如南京大學文學院圖書館館長黃靜在采訪中所說,“在‘南京大屠殺’這個歷史事件過去近85年之際,在留存世上的幸存者不足百人、一代人的記憶都已模糊的今天,幸存者的口述史業(yè)已窮盡之時,這本冊子的發(fā)現(xiàn)顯得尤為重要,東京審判又將多一份遲到的證詞。”2021年冬,黃靜在圖書館偶然間發(fā)現(xiàn)了這本薄薄的線裝冊子,油紙封面端端正正三列手寫體,從左至右分別是:難民回憶錄、雁秋記、民國廿七年八月立。就此,一部南京大屠殺親歷者的逃難史抖落時光塵埃。隨著黃靜對其的研究成果發(fā)表在2022年10月版的《文學研究》上,這才讓《難民回憶錄》被世人所知。歷史的細節(jié)往往更具沖擊力。盡管時隔多年,但讀到《難民回憶錄》中的細節(jié)時,還是會令人憤慨萬分。那些字里行間所描寫的場景如電影般快速在眼前跳過,讓人心情久久無法平靜和釋懷。
![](http://www.advancediscountlist.com/UploadFiles/2022-12/282/202212145498165814.jpeg)
“母告我汝等過江之翌日,在汝處看門,南京陷落,日兵挨戶檢查,進門時有一兵因言語隔閡無法傳達,該兵酒后手持刺刀向我索錢,我用手表示身上沒有錢,該兵氣忿之下用力一推,將我推倒地下,險遭非命。未逾片時對門與隔璧(壁)被該兵用刺刀接連戳死,兩人當時血流如注,尸身橫倒地下已多日,經(jīng)地方人收殮抬埋。日兵兇惡毒辣,言之歷歷可畏?!?/section>“所見公路兩旁房屋破壞,無一完整,田間死尸壘壘,或臥或仰,曬得黑而發(fā)赤,群犬爭食。”手稿深刻地記錄了復(fù)雜人性和道德在戰(zhàn)爭摧殘下的無奈與痛楚。因此,我們也就明白了為何作者會寫出“所幸內(nèi)人在鄉(xiāng)間產(chǎn)生一女,出世即亡,否則多一累贅”這樣的語句。當我們重啟那段塵封的記憶,不由得痛惜落淚。是啊,距離南京大屠殺慘案發(fā)生已經(jīng)有85年了,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人,絕大部分沒有在絕望中逃亡過,沒有親眼見過淪為人間地獄的南京城是什么樣子,沒有聽到過近在耳畔的悲鳴,沒有在炮火、塵土和饑餒中掙扎過,無法感受“江邊流水盡為之赤,城內(nèi)外所有河渠、溝壑無不填滿尸體”是怎樣的血腥與殘忍。珍本《難民回憶錄》的首度公開恰恰在提醒著我們,那段充滿血與淚的歷史已經(jīng)被時間永久定格,就算傷口已經(jīng)愈合,但那道深深的疤痕將會永遠留下。就在前不久,一個令人痛心的消息傳來。12月5日,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向遠松老人逝世,這意味著目前登記在冊的在世幸存者僅剩54位。1756,這是1987年首次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進行統(tǒng)計時,在冊在世的幸存者人數(shù)。從1756減少到54,35年間,當一位位“歷史的見證者”成為了歷史本身,那段有關(guān)他們的記憶,有關(guān)于我們民族傷痕的記憶并不會隨著時間長河的沖刷而消失于我們的記憶中。而我們熟知的300000,也不是個冰冷的數(shù)字,它是同胞們曾經(jīng)鮮活的生命,是國家和民族深重的災(zāi)難,也是一段需要永久銘記的苦難歷史。
![](http://www.advancediscountlist.com/UploadFiles/2022-12/282/202212148706098472.jpeg)
隨著時間的流逝,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已經(jīng)很難感知我們的前輩所經(jīng)歷的痛楚。那么,南京大屠殺到底與今天的我們有什么關(guān)系?網(wǎng)上,有一條評論被很多人點贊。其中有段話是這樣寫的:“宏觀敘述和抒情并不給人切膚之痛,真正具有震撼力的是那些關(guān)于個人的故事,雖然細微平實,卻可以被理解,被感知。我相信每個人在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種對苦難感同身受的善良,在為他人嘆息和流淚的時候,我們也在憐憫自己身為人的脆弱。這種情感的共通提示我們并不孤獨,這是對受難者的寬慰,也是對自己的寬慰。我想,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樣,如果南京大屠殺在心上只如粉筆作畫、可以輕易擦去,那只是因為還沒有機會了解那些故事?!?/section>是的,有時候我們需要深入去了解那些幸存者的故事,才能產(chǎn)生切身的感受,明白南京大屠殺那段殘酷的歷史對于中國人來說意味著什么。夏淑琴,日軍進攻南京前,一家九口人租住在城南新路口5號的房子里。1937年12月13日上午,一隊約30人的日本兵闖入家中,8歲的夏淑琴,被日本兵用刺刀在背后刺了三刀,昏死過去。后來,夏淑琴在4歲妹妹的哭聲中醒來,身邊只留下一地的尸體。僥幸存活的夏淑琴和妹妹,與親人的尸體一同生活了14天,才被人從死人堆里“撿”出來。而死里逃生的夏淑琴也成為了那段悲慘歷史最有力的見證人。
![](http://www.advancediscountlist.com/UploadFiles/2022-12/282/202212141886205876.png)
半個世紀后,已經(jīng)是一位老人的夏淑琴,向一位從美國來的姑娘,再次講起了新路口5號的慘劇。姑娘名叫張純?nèi)?,美籍華人作家,偶然看到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照片后,她決定將記錄南京大屠殺作為自己的責任。因為寫作要直面那慘淡的人生,張純?nèi)缃?jīng)常氣得發(fā)抖、失眠多夢、體重減輕、頭發(fā)掉落。但為了還原歷史真相,她頂住了巨大的壓力,把那些砍頭、活焚、活埋、在糞池中溺淹、挖心、分尸等酷刑,一字一句地寫了出來。成書后,她很快就遭遇日本右翼勢力的報復(fù)和騷擾。不堪重負下,她患上了抑郁癥,2004年,年僅36歲的張純?nèi)邕x擇了自殺。此時她的作品已經(jīng)將南京大屠殺的鐵證深深地刻進了全世界人類的記憶中。
![](http://www.advancediscountlist.com/UploadFiles/2022-12/282/202212140872939654.jpeg)
魯迅先生曾說:“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guān)?!薄澳暇┐笸罋⒑臀矣惺裁搓P(guān)系?”張純?nèi)缬靡簧鞒隽嘶卮稹?/section>然而,在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的今天,也有一些人以冷漠和戲謔的態(tài)度面對南京大屠殺歷史。戲謔民族傷痕事件的頻頻發(fā)生,拷問著社會的歷史觀。從南京燕子磯身著日本武士服、手舉木質(zhì)武士刀擺拍,到網(wǎng)民陳某為博取關(guān)注,故意發(fā)布侮辱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言論,再到今年南京玄奘寺供奉侵華日軍戰(zhàn)犯牌位事件……“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歷史這面鏡子映照著人們認知過去、對待自我的態(tài)度,也照見了喧囂背后的世道與人心。習主席指出:“歷史和現(xiàn)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fā)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section>南京大屠殺,是南京之痛,是中華民族之痛,也是全人類的災(zāi)難。歷史需要敬畏、是非應(yīng)該分明、戰(zhàn)犯必須唾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和他們的口述證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每天開館時的鐘聲,都在警示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淡忘歷史,忘記大屠殺就是“二次屠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今天的南京新街口一片繁華,但這里也曾淪為人間煉獄;今天的中華民族走在偉大復(fù)興之路上,但這片國土也曾經(jīng)在異族的槍炮下遍地尸骨、滿目瘡痍。85年過去了,我們依舊忘不了那個血色彌漫的凜冬,忘不了“萬人坑”中的累累白骨,忘不了侵華日軍將殺人視為“百人斬”游戲的滔天罪行。那段記憶不會隨時光的流逝而消減,反而經(jīng)過歲月長河的洗禮和積淀,愈加清晰與厚重。而我們捍衛(wèi)那段歷史,銘記那段歷史,不是為了延續(xù)仇恨,更重要的是記住這份血淚記憶的傷痛,將這份記憶轉(zhuǎn)化成民族前進的力量,永駐心田。
![](http://www.advancediscountlist.com/UploadFiles/2022-12/282/202212141598660105.jpeg)
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衛(wèi)。今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7周年紀念日。這一天,中國軍隊國際形象網(wǎng)宣片《PLA》發(fā)布。視頻中解放軍堅守崗位,城市街道繁華,民眾幸福安康,兩種場景來回切換,十分震撼。視頻結(jié)尾處,漸漸顯現(xiàn)“PLA Peace Loving Army(和平之師)”,為人民而生,為和平而戰(zhàn),這是一支大國軍隊的國際擔當。很慶幸,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在守護著我們的安全。每年舉行國家公祭儀式,表達的是一種國之祭、史之痛、民之愿。宣示的是中國人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的堅定立場。
![](http://www.advancediscountlist.com/UploadFiles/2022-12/282/202212143438157396.jpeg)
這段歷史,與你我的過去和未來相連,經(jīng)歷的傷痛和不屈的抗爭時刻提醒我們:這強大,來之不易!這和平,來之不易!勿忘國殤,吾輩自強!